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阳东区公共体育健身器材建设的现状与发展
文章来源: 阳东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发布时间: 2019-08-22 09:04    浏览次数: -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在全区多处建设公共体育健身器材,为健身群众提供了便利的健身条件,丰富了群众体育活动,增强了居民参加健身的意识。然而,随着使用年限增长、使用人数及频率的增加,不少体育健身器材出现问题,损坏、老化情况严重,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何进一步管理好、维护好健身器材,为群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健身环境,为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做出贡献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指导思想

为提高我区居民健康素质,增强人民体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以构建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主线,认真推动实施《阳江市阳东区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加快形成我区全民健身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我区公共体育健身器材建设的基本情况

全区各类体育场地设施数量达1081个,建设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76个,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全区拥有12个健身站点,晨晚练点有85个,社区街心公园建设有28个健康步道、绿道建设有130公里,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体健身已成规模,覆盖率达90%以上;全区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达2.50平方米,城区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达3.26平方米,处于全市领先地位。

三、我区公共体育健身器材建设的存在问题

(1)部分器材超过安全使用年限

我区从“十二五”规划陆续开始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部分健身器材至今已“服役”8年以上,长时间在外日晒雨淋,有的出现了生锈,腐烂等情况。这几年的损坏率也是大大提高,维修工作量每年成倍增加。根据《室外健身器材配置管理办法》(体群字【2017】61号)和《广东省体育局全民健身器材管理办法》(粤体群【2019】16号)的文件要求,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使用年限为8年,这样算来,我区有的健身器材已需进行更换,但实际上我们只是进行了小修小补,损坏严重的才进行了更换。

(2)存在人为破坏、私自占用情况

经调研发现,不少器材存在着人为破坏的情况,例如上肢牵引器的绳子及滑轮经常不翼而飞,坐垫被人敲破、告示牌被人为砸坏、篮球筐也经常被人拉断。此外,有的健身点变成变成了晾晒场,器材上挂满了晾晒的衣物,被子等,影响了居民日常运动健身。

(3)健身器材使用率下降

在器材安装后前几年,使用率还比较高,很多居民都会时不时地前来运动,但由于器材陈旧,致使健身器材使用率下降。

四、分析原因

(1)布局不够合理,居民健身意识不高

有的农村健身点建在村委会附近,离居民区较远,需要走一段路才能到达健身点,选址布局不合理。而居委会的器材使用率相对较高,得益于小区的人流量大,方便周边居民健身。居民普遍缺乏健身锻炼意识,对于健身器材的正确使用知之甚少,只是当作休闲时的乐趣,而不是把它当成健身的有效方式,特别在农村,缺少健身锻炼的氛围。

(2)管理不够到位,专管人员多为兼职

虽然各村居都有体育专管员,但是全部都是兼职,而且平时锻炼的人数不多,导致他们对于这项工作的重视度不够。

五、我区公共体育健身器材建设的对策建议

(1)科学规划公共体育健身器材维护管理

科学规划全民健身器材配置、使用、管理等各项工作。结合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对我区体育场地统计调查工作进行细致统计摸查。围绕全民健身器材实行“属地管理”,按照“谁接收、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各镇各单位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器材使用维护、维修、安全、卫生以及日常巡查制度,定期对辖区内的健身器材进行安全检查。同时做好辖区内健身器材使用情况的登记备案工作。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器材安全监管机制,确保群众健身活动合法权益。

(2)科学保障建设公共体育健身器材经费

一要加快健身器材的新一轮规划布局,加大市财政、市体育局对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并出台相关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按标准建设体育设施的镇村(社区)进行奖励。二要发挥乡镇财政投入主导作用,按镇财政收入的同比例增长用于体育设施的建设,主要用于场地建设、设备增添、设施维护管理、举办各项比赛活动等。三要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支持体育设施建设,吸收民间资本参与体育项目的建设运营,投资建设场所、承办相关赛事。对乡镇民营企业家投资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的,建议实行税前抵扣和以投资者命名的政策加以鼓励。

(3)科学安排建设公共体育健身器材选址

对于使用率低、损坏严重的健身点,进行重现评估、选址,按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合情合理的原则,以学校体育设施为补充,以居民小区、公园、广场、自然村、景观带构建成“15分钟”体育健身圈为基础的网络化居民健身设施体系,在数量、样式上选择适合运动人群的需要,改变现有使用率低的状况。

(4)科学引导居民健身锻炼营造良好氛围

积极宣传并转变居民健身的思想观念,引导居民正确进行健身锻炼,营造全民参与健身活动的良好氛围。要通过镇村(社区)举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乐在其中的体育健身比赛,充分利用健身器材,不让健身器材“荒废”;要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用好大学生村官和文体骨干等队伍,培养大批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要利用好媒体、宣传栏等阵地,宣传体育设施的功能各类活动的意义、体育健身的好处等,逐步将群众日常休闲活动从棋牌电视转变到文体活动中来,真正做到全民健身、修身养性,培育全民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

 

 

 

 

 

 

阳江市阳东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19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