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快讯
【你好 阳东】这条村300多年坚守“开灯”习俗
文章来源: 本网    发布时间: 2025-03-05 14:51    浏览次数: -

乙巳蛇年,新春伊始

正月初十

在粤地阳东
那龙镇两安牛根村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好不热闹
一年一度的“开灯”仪式在古村青砖灰瓦的巷道里隆重上演

1.png

陈延华 摄

牛根村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


距今已有 300 多年的历史
是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
而 “开灯” 仪式
也是从建村时就形成的传统习俗
2022 年这项习俗被列入
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成为了牛根村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



古村遗风,“开灯”溯源

正月初十天未亮,牛根村就开始热闹起来。

一大早,村民们忙碌布置,张贴手写对联,在神台点上香烛。长巷内12张圆桌分成两列一字排开,桌上摆满煎糍、炊鹅、腩肉、苹果、米酒等祭品,满满当当。

酒杯整齐排列,茶水仅斟半杯,筷子头朝外摆放,严格遵循祖制。

2.jpg

杜秋桂 摄

3.jpg4.jpg

神台倒酒、祭品

10 米长的红鞭炮整齐排列,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橘红色的崭新对联与青砖灰瓦相互映衬,整个古村都被装点得喜庆祥和。

5.jpg

陈延华 摄


张灯结彩,仪式启幕

“咚咚锵,咚咚锵……” 随着锣鼓声起,两头醒狮穿梭巷道为每户贺喜,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牛根村的“开灯”仪式正式开始。两头威风凛凛的狮子在巷道里随着鼓声的节奏翩翩起舞,每经过一户人家的桌前,都要舞动一番,寓意着家族吉祥如意、兴旺发达。

6.jpg

成伯伟 摄

挂灯、开灯,是整个仪式的重头戏。

整个仪式由74岁的非遗代表传承人钟文东主持,他手持一对茭杯打卦,烧香 “敬祖谢天地”,跪拜祖先,诵念吉祥祝词,为名册上的新生儿及新婚家庭祈福,祈福声与鞭炮声交织。

仪式尾声,村民集体移步钟氏祠堂祭祖,最后鞭炮声在祠堂前再次响起,仪式圆满落幕。

7.jpg

祠堂祭祖


灯火寄情,福泽满村

“开灯”习俗亦称“点灯”、“添灯”,每年正月初十,牛根村会为上一年出生或婚嫁的家庭悬挂一盏花灯,祈愿新生儿健康成长、家族人丁兴旺。

8.png

杜秋桂 摄

“开灯”仪式主要通过请灯、挂灯、开灯、贺灯、结灯、祭祖、宴乐等流程,祈求祖先庇祐孩子,关怀后代,同时也祝愿村落新年开泰、人丁兴旺、福寿绵长。

9.png

成伯伟 摄

花灯由竹篾与彩纸手工扎制,长0.8米、宽0.4米,悬挂于村中灯棚内,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取下。这一延续300余年的传统习俗,以活态传承的方式为古村落注入了勃勃生机,更展现了钟氏家族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


“开灯”习俗在阳江多个乡镇乃至广东多地均有分布,但许多地方仅限添男丁家庭参与。而在牛根村无论生男生女或婚嫁均可挂灯,彰显了男女平等的优良家风。这项习俗不仅是文化传承,更是凝聚宗族、推进乡风文明的纽带。

10.png

舞狮庆贺


五代相承,古韵不衰

自2022年“开灯”习俗入选市级非遗项目后,牛根村通过师徒传授、创新宣传等方式吸引年轻一代参与,目前已传至第五代传承人。而当天负责主持活动的钟文东,今年72岁,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也是 “开灯” 习俗的第三代传承人,他为村里操持举办仪式 10 多年,对每个环节都了如指掌。

11.png

成伯伟 摄

如今,“开灯” 仪式已经成为牛根村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它不仅传承了先辈们的智慧和精神,更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了让这一古老的习俗得以延续,牛根村的年轻一代也积极参与其中,他们学习传统技艺,传承家族文化,让 “开灯” 仪式的火种代代相传。

12.png

成伯伟 摄

正月初十回牛根村 “开灯”


那是家与根的方向
每一盏点亮的花灯
都凝聚着新生命的希望
每一位参与的村民
都肩负着传承先辈智慧的使命
这样的传统习俗
值得我们用心去探寻、去守护、去传承
因为,这里有他们的根,有他们永远的牵挂




信息来源:阳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