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阳东要闻
阳东区委书记李坤:做厚现代产业家底 彰显工业强区实力
文章来源: 阳东发布    发布时间: 2024-01-15 10:01    浏览次数: -

  新蓝图呼唤新作为

  新部署激发新活力

  “2024,将是阳东区

  大干快上、充满希望的一年。”

  阳东区委书记李坤充满信心说道

  近段时间以来,阳东区各地各部门迅速掀起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热潮,紧跟任务图,细化分工表,旨在不折不扣抓落实、全力以赴见成果。李坤表示,2024年阳东区将聚焦重点任务,聚力攻坚克难,坚持深度“融湾”发展不停步,坚持制造业当家不动摇,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不松劲,坚持为民服务初心不褪色,坚持守牢安全底线不懈怠,以真抓实干的精气神,奋力推动阳东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做大做深做透绿色能源产业

  记者:近年来,阳东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接下来,将如何为阳江打造绿能之都贡献“阳东能量”?

  李坤:阳东区将按照市委全会的部署,在发电端、制造业端、电力基础设施端同时发力,做大做深做透绿色能源产业。

  在发电端,我们将加快推进帆石2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建设,抓好三山岛300万千瓦项目前期工作,引进更多绿色能源发电项目落户,力争到2025年,新增绿色能源装机300万千瓦以上,总装机超过1300万千瓦,到2030年,总装机超过2000万千瓦,为全省提供更多优质绿色能源。

  图片

  帆石2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效果图

  在制造业端,我们将依托中国(阳江)储能装备产业园,聚焦核能装备、储能装备、电池、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配件等制造业,力促海博思创、中科超融等储能装备制造项目尽快落地,推动尚耀新能源、青禾储能等落户企业增产达产,全力招引更多风、光、核、储、蓄、氢等绿色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努力培育超千亿、全产业链绿色能源产业集群。

  图片

  大沟镇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梁文栋 摄

  在电力基础设施端,我们将加快推进现代化农村电网示范县和500千伏开关站、海上换流站、集中式集控中心等项目建设,高标准谋划建设绿能产业园,不断提高绿色电力稳定输出和就地应用能力。

  当好“深度融湾工程”马前卒

  记者:阳东作为阳江纳入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首发站,将如何招引更多企业落户、推动更多项目落地?

  李坤:近年来,阳东着力打造“深度融湾”先行区,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度融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1+5”政策体系,扎实推进“五大融湾工程”实施项目,融湾步伐不断加快。

  接下来,阳东将抢抓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建设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毗邻大湾区的区位优势,主动当好市委深化“深度融湾工程”马前卒,加强与大湾区的交通和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对接,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我们将强化基础设施“硬联通”,大力推进广湛高铁,国道G228、G325,北津港、合山机场等重大融湾交通项目,进一步加强和大湾区的互联互通。着力以优化提升三大发展平台为主支撑,进一步建优建强园区、城区和滨海文旅平台,提升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承载力。

  图片

  合山机场 李向东摄

  结合营商环境年工作,巩固拓展“深度融湾 作风先行”专题行动,常态化开展区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工作,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完善工业园区绿色审批通道,深化数字政府2.0改革,实现办事标准和服务质效与大湾区城市全面接轨,组建招商引资、项目筹建、企业服务“三支队伍”,打造“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涉企服务新生态,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到阳东投资兴业。

  打好三张产业牌建强一批典型镇村

  记者:市委全会提出,要聚力“协调发展”深化“百千万工程”。阳东将如何发挥好“百千万工程”的主牵引作用?

  李坤:对照省市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点任务,2024年,阳东区将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壮大产业集群,筑牢县域经济发展根基。努力打好绿能制造、深蓝牧场、刀剪之都等绿色、蓝色、金色三张产业牌,打造以超千亿绿色能源产业集群为牵引,以五金刀剪、食品加工、木器制造三大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以智能电器、机械装备、高品质紧固件三大新兴产业集群为动能的“1+3+3”产业集群。

  图片

  二是以典型镇、典型村建设为着力点,推动镇村产业蓬勃发展。科学把握11个镇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聚集各种资源力量,聚焦打造典型镇和11个典型村,储备和滚动推进一批典型镇村建设,持续推进“百社联百村—助力百千万工程”“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等行动,以打造乡村休闲产业示范区为牵引,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图片

  东平镇 梁文栋 摄

  三是加强区域统筹,提高城乡发展平衡性协调性。聚焦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区第二人民医院、区公共卫生医院、医养结合试点、红丰镇幼儿园等城乡民生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协调高质量发展。

  擦亮蓝色海洋名片和特色刀剪品牌

  记者:作为阳江“向海发展、产业立市”的主要战略地之一,阳东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厚实的刀剪产业基础,将如何着重擦亮新、老产业名片?

  李坤:一方面,阳东区将坚持向海图兴、向海图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努力把海洋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蓝色引擎”。全力推进海上风电资源集中开发,抓好三山岛300万千瓦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参与700万千瓦项目竞配,着力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图片

  中广核阳江南鹏岛4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

  全力构建“一港六园一基地”海洋牧场空间布局,加快南鹏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深蓝现代化海洋牧场试点项目建设,加快东平渔港经济区规划建设,大力引进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构建海洋牧场全产业链。

  另一方面,阳东区将坚持质量提升、品牌塑造、文化创意、商贸流通等一起抓,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着力引进与阳东传统五金刀剪特色产业相配套的技术研究院,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

  通过发挥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重要作用,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争取海关清关中心落户,完善商贸物流体系。同时,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投入,用好工业技改有效手段,全面优化升级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设计、新销售等各个环节,加快五金刀剪、食品加工、木器制造三大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聚焦民生所盼打造幸福宜居阳东

  记者:2024年,将如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进文明阳东、平安阳东、宜居阳东建设?

  李坤:阳东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落实好十件民生实事,高质量推进“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广东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学校、医院、养老院、公园等惠民项目建设,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一老一小等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图片

  阳东区第一小学教学大楼 李向东 摄

  我们将以优化人居环境为抓手,推动公共服务、市政公用等设施提档升级,加快那龙河碧道+都市农业项目建设,提升阳东宜居水平。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城乡精神文明提升带动城乡风貌实现新跃升。守紧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抓好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工作,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平安阳东,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