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东是“中国菠萝蜜之乡”,而红丰镇是阳东菠萝蜜主产地。在红丰镇麻汕林场德诚果场,种植着成片的菠萝蜜果树,而这个果场的主人叫麦竹开。麦竹开是红丰镇本地人,自 2011 年回乡创业,用13年倾心打造年产值可达600万元的“甜蜜事业”。
近日,记者来到德诚果场,走进麦竹开的菠萝蜜世界。问起麦竹开种植菠萝蜜的契机,他笑着说:“我本来就是广东阳江人,从小对菠萝蜜就很喜欢,我父母之前也是种植这个的,说是情怀也可以,热爱也算得上,毕竟在家乡搞农业,种植品种较好的菠萝蜜也是不错的,效益收入也是挺不错。”
据麦竹开介绍,因为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种植菠萝蜜,所以选择菠萝蜜种植作为自己就业的方向。建场初期资金匮乏,他只能省吃俭用,再通过向亲朋好友借钱,艰难地开启了菠萝蜜种植之路。回忆起建场的经历,麦竹开感慨建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有大大小小问题出现,果场的管理也需亲力亲为,就连建场的株距、行距都是深思熟虑亲自敲定的。
然而,凭借着吃苦耐劳的品性和勤奋好学的态度,经过13年的努力,德诚果场已初具规模,主要有700多棵“黄金苞”、500多棵“印尼红肉”和刚从海南引种回来的“榴莲蜜”等优质品种。其中,麦竹开目前种植最多的品种“黄金苞”,果实有蜂蜜味且甜度高,深受顾客喜爱。
“现在我们种植面积加起来大概有400亩。产量的话,如果是一棵菠萝蜜一年结果一次的品种,七年树龄的话,它大概有150公斤左右的产量,具体要看个人管理技术。”麦竹开坚定地表示,要从果场里走出来,利用现代农业技术种植菠萝蜜实现增收,为农村经济发展出一份力。
麦竹开深知菠萝蜜要实现增收,不仅需要积累经验,还必须利用现代农业改良技术。十几年来,他走遍南方各地“取经”,积极参加各类种植菠萝蜜的技术会议。在每次交流中,他都细心观摩、拍照记录,并拿个小本子记下来。回来后,根据本子上的内容,制定适合德诚果场的管理方案。
“刚开始接触种植菠萝蜜就是跟老一辈学一点经验,后来自己想更新技术,一步步地跟种植专业户和专家教授学习了解,我们经常会有举办一些针对菠萝蜜种植的研讨会、分享会,大家一起研究一下怎么样提高产量、稳定稳产。”
麦竹开还在海南省跟一些研究菠萝蜜改良和栽培方面的果树专家学会了嫁接优质菠萝蜜,然后将嫁接成功的“黄金苞”等优质菠萝蜜在果场里种植。此后,每一年夏至都有好收成,而这种菠萝蜜也备受市民欢迎。
“经验很重要,但是种植菠萝蜜在现代技术上要求也是相对比较高的。经验的话,我种植时间比较久,现在也有一定基础,但是技术应用也保持时常更新的状态,比如在气候变化异常更频繁的时候或者是在‘大小年’更替期间。”
今年在菠萝蜜的种植过程中便遇上了果树产量堪忧的“小年”,然而麦竹开参考以往种植经验精确掌握菠萝蜜的发芽时机,并在关键时机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催芽育果,成功通过“经验+技术”的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如果是种植大年的话,大部分人不用怎么打理都能随便结出硕果,但是如果遇到‘小年’,就很考验种植户个人的种植技术了,就好像今年菠萝蜜相对算是‘小年’,所有果树今年结果都比较少,但是我们基本上都是八九成来果啊,所以更好的效益就需要新技术和种植经验的结合。我们的宗旨就是尽量做到人家没有我就有,人家有的话我比人家的更好。” 麦竹开说。
在销售方面,麦竹开介绍道:“一般都是采购方自己来果园采摘,有来自湛江、茂名的,还有广州、惠州、韶关等等,基本上只在广东省内都能销售完,这是‘黄金苞’的行情。还有其他新品种甚至会发到外省销售,比如‘印尼红肉’现在特别火,‘印尼红肉’的销量不错,价钱也很理想。”此外,他还提到去年第一次挂果的品种“榴莲蜜”,在抖音等线上销售平台每个售价299元,依然被迅速抢购一空。
谈到未来的发展,麦竹开充满信心:“长期走下去的话,我将用好德诚果场这个招牌,成立公司,持续挖掘优良新品种,提高菠萝蜜亩产,打响菠萝蜜产业‘名片’,致力打造‘中国菠萝蜜之乡’优质品种。不仅如此,我还将学习新媒体销售渠道,在抖音、淘宝各大平台进行直播销售,提高阳东菠萝蜜的知名度和销量,带动菠萝蜜整个产业销售。”
麦竹开,这位菠萝蜜产业的执着追梦人,正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书写着属于他和德诚果场的新篇章,也为红丰镇的农业经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