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青年苏志明8年前返乡创业,采用“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土地,利用补光技术种植火龙果,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增加了周边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苏志明曾和大多数青年一样,选择离开家乡去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他在深圳、东莞等地开过工厂、承包过工程,在这个过程中,他意识到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农业也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他想回到家乡,为民寻找科技兴农之路,为促进乡村振兴多出一份力。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火龙果市场行情好,销售价格高的情况后,他对红丰镇、塘坪镇火龙果种植所需的土壤、气候等条件进行考察,结合家乡土地特点,2017年投入1000万元开始着手试种火龙果300亩。万事开头难,从来没有做过农业的苏志明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
“刚开始什么都不懂,后来请广东省一些专家过来指导,并外出学习种植技术。”阳江市广明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苏志明说。
平时,苏志明大部分时间都在基地,剪枝、施肥、除草等管护工作都亲力亲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火龙果基地逐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至今规模已达到2200多亩,创造出每年2000多万元的产值,为当地农民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
走进位于塘坪镇长乐下朗村的阳江市广明农业有限公司火龙果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支架上攀爬着类似仙人掌的植物,绿色的枝条尽情舒展,犹如仙人球的花朵,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正在盛开,香气袭人。田间的村民们头戴遮阳帽,在一排排果垄之间施肥,开展护果工作。果树上方布满了白色的LED灯,大小不一的青色果实点缀其中,充满生机。
说起这丰收在望的火龙果,苏志明满是欣慰,“我们2017年试种了300多亩,觉得效果比较好,目前已经扩种了2200多亩,目前收购价稳定。”
苏志明种植的火龙果品种为“金都”和“软枝大红”,个头饱满、口感细腻、果肉甜美、汁水丰盈,很受市场欢迎。由于火龙果是一种热带水果,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为解决这个问题,他在基地内建立了“光媒”智能化的环控系统,实现了精确的温度、湿度、光照控制。同时,他还利用太阳能发电系统提供持续稳定的光照。
“我们去海南看到别人利用灯光反季节种植,我向他们学习,也请一些专家过来指导,收益比较好。加了LED灯,每年可以多4批果,产量也可以增加2000到3000斤。”苏志明说。
由于种植园区规范,观赏性强,特别是晚上“光媒”启动后的独特夜景让他灵机一动,他便推出了园区晚上“光媒”景观、 “赏花、尝果”乡村夜游项目。此项目一经推出,便成了一个网红“打卡点”,提升了人们“秉灯夜游”的兴趣,增加了几分浪漫雅趣,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火龙果,体验农村生活。
苏志明告诉记者,下一步,他计划做第二产业,对火龙果进行深加工。建冷库、烘干,做火龙果干深加工,带动附近的村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苏志明始终没忘记情系乡村心向民的初心,通过不懈努力,不断创新,成功打造了一个具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火龙果基地,成为当地乡村经济振兴的亮点项目,该基地的成功经验给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的蓝本。苏志明的创业故事也激励着更多的有志青年返乡创业,为家乡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