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今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阳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区委党史研究室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讲好革命故事,助推高质量发展”栏目,不定期推出曾经发生在阳东大地上的革命故事,再现这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传诵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让广大读者从中汲取精神滋养,赓续红色血脉,激发前行力量,以“红色+”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阳东高质量发展。
1949年2月,中共滨海地工委根据关于“放手发动群众,壮大武装队伍,全面转上武装斗争”的指示,成立中共恩阳台县工委,赵向明任书记,马德里、林良荣任委员。春夏间,在中共恩阳台县工委辖区,先后建立中共阳东区委、中共恩阳台边区特别支部和中共阳东北三东特别支部。同年4月,滨海总队恩阳台独立大队相继成立。同年5月,为全面开展东平的解放斗争,根据中共恩阳台县工委的决定,中共阳东北三东特别支部改为中共阳东北三东(即北陡、三冈、东平区)区工委,由李勃任书记,朱明、黄学璇任委员,并同时宣布成立北三东武工队,由李勃兼任队长,朱明、黄学璇任副队长,武工队下设有东平武工组(后改为东平武工队),朱明兼任组长。从此,东平解放武装斗争产生了以党、军为核心的领导力量。 开展反“三征”斗争,壮大革命队伍 1949年春夏间,根据穷困的山区农村和富饶的渔港的特点,东平武工组在中共恩阳台县工委和恩阳台独立大队的领导下,对东平的解放斗争采取先农村后城市(即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首先把工作重点放在东平港外围的农村,以平堤村为据点,逐步扩展到北城、允泊、东北、大湴、沙坪、雷坪、白庚、晒布围、杨屋寨、李屋寨等农村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农会和民兵队伍,发动群众反对国民党征兵、征粮、征税,对封建地主开展还租、退押、“二五”减租斗争,受到广大农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开展反“三征”斗争中,东平武工组还积极发动青年参加武工队,扩大武工队伍,并向当地的地主收缴枪支弹药,武装民兵队伍;在平堤村成立了农会和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民兵队伍,并相继在允泊、北城、大湴等村成立了农会,其他未成立农会的村庄均设置有农会小组和联络站,保障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深受群众掩护。 东平镇允泊平堤村一角 开展统战工作,谈判处理东平港问题 东平沙咀旧渔港 解放前,国民党在东平港设有阳江县警察局东平分驻所、刑警组、联保办、商会等机构,当地的官僚、地主、渔霸、土匪都剥削渔民,渔民深受压迫,过着悲惨的生活,盼望早日解放。1949年5月间,随着东平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广大农民已经发动起来,农会组织逐步走向健全。同时,相邻的大沟圩、新洲圩、笏朝村的武装斗争也取得重大胜利。在这大好形势下,对东平港的工作如何开展,选择“使用武装夺取”,还是“和平谈判解决”的重大斗争决策,已列入中共恩阳台县工委和恩阳台独立大队的议事日程上。中共恩阳台县工委详细听取东平武工组的情况汇报,分析了形势认为:国民党阳江县警察局东平分驻所警察不到30人,加上地方联系的所保丁10多人,如果我方使用武力攻打这是易如反掌。但是这样做会打草惊蛇,引致国民党阳江县政府派出重兵驻守东平,敌我斗争会造成多次“拉锯式”战斗,广大渔民很自然外逃到其它港生产,导致东平渔业瘫痪成为死港,对生产造成损失,同时对我们开展东平解放斗争也非常不利。就当时形势来看,和平谈判解决东平港问题已经完全具备条件,这样使我们把阻力转化为动力,既保护了广大渔民的切身利益,也为我们今后的税源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因此,为了维护东平渔业和商业的繁荣稳定,中共恩阳台县工委作出决定,对东平港不采取武装攻取的办法,而由恩阳台独立大队大队长马德里、副大队长林良荣以及东平武工队队长朱明、副队长黄学璇出面,对东平的国民党统治各阶层,宣传我党、我军政策,讲明全国和当地解放斗争的大好形势,表明我军和平解放东平的决心,取得了开明人士的支持,通过和平协商办法,将国民党阳江县警察局东平分驻所巡官巫兴友、东平商会会长陈文元等东平上层人物争取过来,建立了“两面政权”,成功地使东平港置于武工组的控制之下。 自此,东平税款及军粮由商会出面代收,集中后交东平武工组处理,为我部队和武工队提供大量给养。陈文元开设的南大商店,便成为武工组情报联络站。同时,东平武工组还对东平港的土匪区别对待,相应进行教育改造和惩处的政策,保持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得到群众的拥护和赞扬。 东平大澳商会旧址 突袭黄龙酒家,粉碎反动势力阴谋 1949年7月间,国民党粤南师管区司令林英部队进驻东平“扫荡”时,对当时国民党阳江县警察局东平分驻所巡官产生很大的怀疑,认为相邻的大沟圩、新洲圩、笏朝村多次受到共产党游击队的袭击遭受到严重的损失,唯独东平“太平无事”,怀疑东平已经赤化了,曾传令东平分驻所巡官巫兴有返回国民党阳江县警察局进行盘查审问,由于没有掌握任何证据,而被巫应付过去,但对巫还是采取不放心的态度。国民党阳江县政府和警察局为了加强东平的反动统治,于8月下旬,暗中委派东平盛屋寨盛文光、盛文达兄弟二人(均军校毕业,在淮海战役中被我军俘虏释放的营级军官)到东平筹建伪联防大队,委任他们为大队正、副大队长,准备与我游击队作垂死对抗。盛文达与其兄盛文光和阳江城爱和轩药店老板仔敖某等秘密商谈,筹集枪支武器积极组织地方反动武装,以配合对游击队“围剿”。盛文达上任前,回大湴村与富农黄松有商量购买机枪成立联防队等事宜,黄松有即将此事向东平武工队报告。获知此情况后,朱明、黄学璇立即找我武工队派进国民党阳江县警察局东平分驻所任文书的陈国英查明情况,证实国民党阳江县警察局已行文委任盛文达为国民党东平联防队队长。有一天,朱明和黄学璇在东平的北边村遇见恩阳台独立大队直属武工队队长陈中福,向陈中福汇报了有关盛文达的情况并就此进行研究,决定在东平联防队成立之前把盛文达打掉。他们分析盛文达是口洋盛屋寨村人,住处有两层楼房,硬闯他屋不容易;若待他往东平途中在李屋寨村伏击,也不安全。正在为难之际,8月中旬的一天,东平送来情报称盛文达和盛文光等在东平圩黄龙酒家饮茶。朱明和黄学璇当即带领武工队员谭青等6人,一同到黄龙酒家饮茶。武工队员在大门口台位坐下,待盛文达等人步出门口,即拔出手枪指住他们,活捉了盛文达。武工队当众宣布盛文达组织反动武装的罪行,奉恩阳台独立大队的命令将其逮捕,安定群众情绪。大队搜査盛文达家时,收缴大印一枚和长短枪30余支。后来盛文达被解送沙堤监狱看管,经教育并据其悔改的表现,作出收缴其家收藏的武器长短枪30余支、罚军粮稻谷50担才释放。这一行动,粉碎了反动势力的阴谋,煞住反动势力的气焰,巩固了东平的政治局面。 反击敌人“扫荡”,解放东平 东平大澳渔村景区一角 盛文达被逮捕后不久,给国民党阳江县政府震动很大,相隔10多天即派出部队150多人进驻东平港,妄图消灭我武工队。当时东平武工队7人只好撤出东平港,回到平堤、允泊、北城等农村与敌人周旋,1949年10月6日(农历8月15日),朱明带领黄享、谭海、陈铭钦等由允泊到大澳执行任务,途经盐灶村,被该村的反动大地主梁某衍的儿子旦家仔(花名)发现,即赶到东平港向国民党军队告密,国民党军队当即出动2个排60多人包围了大澳。当晚5时左右朱明等4名武工队员计划返回平堤村,刚出大澳路口即与敌相遇。敌人以优势火力向武工队扫射,朱明指挥武工队员边还击边强行突围。枪林弹雨中,个别武工队员的衣服和所戴的竹帽已是弹痕累累,但武工队员无所畏惧,经约半个钟的英勇作战,朱明带领武工队员冲过大澳后面的山头进入东北村,突破敌人包围圈安全撤离,使敌人一无所获。 东平镇允泊盐灶村一角 10月上旬,东平武工队在北城村与陈中福率领的直属武工队共20多人会合,在瓦窑门附近的大湴埋伏,并派出小股力量进入东平港敌军营地打冷枪,诱敌出击深入我方包围圈,以图消灭其主力,但貌似强大的敌军龟缩在东平港不敢出战,直到12日,被我解放大军南下广东的声势所震慑和受到我武工队不断的骚扰而逃离东平港撤回阳江县城。 10月20日,东平守敌、粤南师管区林英部属百余人,眼见国民党大势已去,东平难以驻守,忙强征民船多艘,乘船南逃。东平武工队获悉情况后,为保护渔民和商旅安全,免遭匪劫,组长朱明率武工队员和民兵40余人挺进东平,东平获得解放。东平武工队进驻东平“正记”炮楼办公,维持秩序。10月24日,阳江解放。次日,朱明率领东平武工组谭青、容通计、谭海、陈明铭、黄享等以及平堤等地民兵60多人全副武装开进东平,受到当地人民的迎接,东平正式宣告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