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阳东区北惯镇、合山镇2个镇共获批1600万元“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镇培育资金;19个典型村培育对象全部纳入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村;聚焦典型镇村,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小切口”,全区村容村貌稳步提升......这不仅是阳东区扎实推进典型镇村培育工作的阶段性成果,还为后续深入开展相关培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以来,阳东区聚焦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433”工作安排,推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大抓县域发展、城镇提能、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以产业壮大推动县域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镇村新貌,规划精描典型画卷
走进合山镇,河堤路两侧绿树成荫,沿河绿道蜿蜒伸展,居民们在此悠闲地聊天散步。整洁的环境与规划有序的公共设施相得益彰,一幅和谐美丽的乡镇画卷缓缓铺开。
合山镇区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六乱’专项整治,提优人居环境,完善民生配套。同时,聚焦典型镇项目建设需要,用好用活上级800万元的典型镇培育资金和区级其他配套资金,全力打造完善的服务圈、兴旺的商业圈、便捷的生活圈,让合山的镇村环境更宜居宜游,让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倍增。”合山镇委书记李宗敏说。
滨河景观、文化长廊......合山镇河堤风景路美丽示范主街成为展示合山镇新风貌的重要窗口。合山镇紧紧围绕典型镇培育标准,坚持规划引领、统筹谋划,及早敲定建设项目,科学制定“施工图”和“时间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典型镇建设高效推进。
同为第二批典型镇培育对象的北惯镇在产业发展方面不断发力。在工业上有着亮眼的成绩,金辉刀剪、十八子、美珑美利等刀剪品牌坐落于北惯镇,阳东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阳东区创业孵化基地、阳东区绿色智慧物流城等项目也正在逐步建设。企业项目落地建设不仅促进了就业,还吸引了外来投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
金辉刀剪
十八子
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北惯镇培育了牛大力这一地方特色农产品,充分利用荒地,引进广东粤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大力推广农户种植高产优质的丝苗米品种,其中台丹村垌面自然村种植规模超4500亩,每亩可为村民增收500多元。目前,台丹村已被列入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名单,台丹丝苗米品牌日渐打响。
牛大力
台丹村丝苗米
因村施策,特色产业促增收
合山镇那石村是典型村培育对象之一,充分挖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传统人文优势,依托“百千万工程”精准定位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农业升级,实现农民增收。
合山镇那石村
以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为契机,那石村围绕村庄基础,以“乡愁”为核心定位,对村庄环境进行了“微改造、精提升”,精心规划建设了“那时乡村”、那时酱坊、童趣园等特色景点,让乡村越变越美。
“村中的风貌建设越来越好,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着力打造的‘四小园’、香蕉园等,为我们创造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同时,村中道路干净整洁,村庄的环境也得到改善。”那石村村民说。
站在那石村党群活动中心前,典型村培育工作进展情况展板格外引人注目。表格上,一项项细致的目标要求清晰列出,村“两委”干部逐一对情况进行详细的梳理与完善,力求让那石村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能彰显出典型村培育对象的良好风貌。
“未来,那石村将充分利用各类资金完善特色景点和配套设施,做大做强那时酱坊项目和本土特色农产品品牌。”那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梁仕品表示,那石村计划引进更多典型村培育项目,如荷兰猪(白豚鼠)合作养殖项目、腊味加工场项目等,为村民就业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阳东区依据各村不同的自然禀赋、人文特色,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大沟镇三丫村在对虾养殖种源、品牌建立等全产业链做到全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水产养殖产业,打造三丫对虾养殖名片;那龙镇亨垌村充分利用无污染的山泉水灌溉水稻种植区,成功注册丝苗米“碧柔香”商标,着力培育亨垌绿色安全的丝苗米特色农业品牌;塘坪镇朋江村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潜力,积极鼓励并支持相关企业扩大中草药、豆类及薯类的种植规模,推进湖羊养殖项目落地,通过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大沟三丫村对虾养殖
塘坪镇朋江村
古韵新章,文旅融合铸典型
“这几年,雅韶镇十八座附近的环境、休闲娱乐功能等都有了显著改善和提升,群众很满意,前来参观游览的游客们也很开心。”雅韶村村民对记者说。
绿美雅韶 成伯伟摄
位于雅韶镇西南部的雅韶村,距离市区约10公里,历史悠久,留存了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其中雅韶十八座更是中国古村落之一。这些古老的建筑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与先辈的智慧,为雅韶村文旅融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雅韶镇雅韶村
雅韶村锚定典型村创建目标,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强村富民促增收,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并积极融入雅韶镇“观赏·游玩·品尝”16公里的精品旅游线路,配合阳东区委宣传部对雅韶乡农会旧址红色文化展馆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讲好阳东红色革命故事。
雅韶乡农会旧址
“雅韶村文化底蕴深厚,现已成功申报阳东区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将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实事、红色资源活化利用、美丽乡村建设等融入其中,雅韶村正打造研学教育营地,由村委会统一流转群众闲置土地和房屋,进一步丰富研学营地体验。”雅韶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谭友才说。
山海相依、风光旖旎、人文荟萃的阳东乡村文旅,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的目光,一个个独具匠心的乡村旅游项目正悄然亮相。东城镇端陶村依托那龙河碧道生态资源,整合沿线村庄田园景观、民俗文化等农文旅元素,建设端陶研学基地项目;东平镇大澳渔委会以“山海渔韵”为主题,以渔家文化和海丝文化为特色,建设大澳星空营地、亲子营地,延续渔家风情风貌,提升景区文化元素;新洲镇石岗村以山谷里露营基地为出发点,将紫罗山省级森林公园石碗仔取水等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打造乡村一日游路线,吸引更多旅客前来游玩观赏,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那龙河碧道
东平镇
东平镇星空仓
紫罗山 苏国伟摄
2024年是阳东“百千万工程”突破年,阳东区紧紧锁定典型镇村这一关键着力点,以典型突破引领全面发展,集聚各方资源要素,打造乡村振兴的强劲新引擎。
一幅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正在阳东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