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阳东要闻
【你好 阳东】东平渔港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心渔港!百年变迁,向海而兴
文章来源: 阳东发布    发布时间: 2025-01-27 09:30    浏览次数: -

 近日

阳东区东平渔港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心渔港

走访东平渔港

一幅幅渔家小镇古朴的人文风情画面

见证着百年渔港的变迁

诉说着从“靠海吃海”到“向海而兴”的故事

  图片

  东平渔港 苏国伟 摄

  东平渔港的雏形

  东平渔港位于阳东区东平镇葛洲湾内。据有关史料记载以及东平老一辈渔民口述,现在的东平渔港是从原来的旧港沙咀港发展而来的,而沙咀港最初形成于清光绪年间,其时,东平圩还是一个荒芜的半岛,那最初的渔民是从哪里来的?

  “先有大澳,后有东平。”大澳与东平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大澳距东平镇区约6公里路程,以前是一条繁华的渔村。据《全粤村情》记载,大澳渔村始建于唐宋时期,是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海外贸易的必经之港,在明清鼎盛时期,这里商铺林立,商贾云集,热闹非常,有“六澳之首”“广州十三行尾”之称。

  图片

  东平镇大澳渔村

  在清光绪年间,由于一场大海啸造成大澳死人无数,一度成为废墟,部分居民开始迁居东平。在民国初年至抗战期间,社会动荡,连年战乱,大澳经常遭受土匪洗劫,更多的居民迁往东平。

  图片

  除了大澳居民外,漠阳江一带疍家的迁居也是东平渔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平海域丰富的渔业资原,吸了原在漠阳江各地的疍家相继进入东平谋生。当时,他们在今口洋、海朗河一带设置东平渔港,同时在河边搭建木棚为舍,如今东平的杨、林、蔡、张等姓渔民,就是从漠阳江移居而来的胥家后代。

  图片

  东平渔港的发展

  后来,随着渔民的数量不断增加,东平渔港转移到沙咀附近的出海口,沿港口一带建起了一排一排的木棚屋(也称高脚屋)。当时,渔民作业方式以围海、敲板捕捞为主,俗称“大围罟”。至上世纪三十年代,东平渔港已拥有渔船760多艘。随着渔业的快速发展,当地的商业也得到快速发展,驻扎在大澳的新会、台山等地的商人和阳江各地商人纷纷在东平圩开设商号,因此,居民也越来越多。

  图片

  上世纪七十年代沙咀旧港风貌 黄开湖摄

  图片

  上世纪八十年代沙咀旧港全景 黄开湖摄

  1954年,人民政府倡导渔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互助组,发展渔业生产。1956年,先后成立了太阳升、先锋、黎明等11个渔业合作社。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东平渔民开始添置了机械化捕捞渔船,东平捕捞渔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渔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原来的沙咀旧港由于水浅、港口窄,船只进出以及避风等问题凸显,建设新码头越来越迫切。

  1975 年 9 月,建设新渔港获得上级批准。省水产厅为此专门派出工程师前来东平考察设计图纸。由8个渔业大队派出的建设大军有数百人,队伍拉到葛洲岛安营扎寨,打石炸石,打出的石用船和手推车运到大葛洲至小葛洲筑渔港防波大堤。据悉,1975年东平渔港动工时,东平公社筹集了9万元,阳江县水产局支持1万元,就凭这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以后每年,省、县、公社均有资金投入。直至1983年,葛洲536米防波大堤建成。1984年,建设大军转战大葛环建设231米护岸堤,回填土石方达3.9万立方米。1986年,又建设企人石240米防波大堤和港内码头。1989年,建设饭礁石350米防波大堤。至此,新的东平渔港建成,可停泊1000多艘大小渔船,为东平渔业生产腾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图片

  图片

  上世纪八十年代建设中的新港  杨文杰提供

  1990年,东平镇政府请大连理工大学专家教授前来帮助做东平渔港总体建设规划,这项工作走在了全国渔港建设前头。

  1994年,为了防止海浪冲击渔港护岸堤,开始建设葛洲西防波堤;1998年建设白沙头护岸堤、仓储物流护岸堤和允泊湾护岸堤;2000年,建设葛洲东南防波堤。

  经过 40 多年的建设,累计投入建设资金约 2 亿元,使东平渔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港,发展为目前的国家级中心渔港。2009 年,获原农业部批复建设“广东阳东县东平中心渔港建设项目”;2015 年 1 月东平渔港入选第三批“全国文明渔港”名录;2019 年,东平渔港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批复建设“东平中心渔港整治维护项目”;2020 年 9 月东平渔港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名单。

  图片

  东平渔港的现状与未来

  目前,东平渔港港口建设以及配套设施较为齐全,总面积约309.71 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约 256.57 万平方米,陆域面积约 53.14 万平方米,码头长度745 米,防波堤长度2131米,渔港岸线长度3061米,可容纳 1000 余艘渔船入港停泊。现有大型网厂 4 家;船舶修造企业 7 家;水产加工企业 8 家,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 2 家;制冰厂 6 座,制冰能力 320 吨/日;鱼货交易市场 5000 平方米;油库 4 座等。

  图片

  关巧明摄

  图片

  东平渔港 关巧明摄

  图片

  东平渔港 谭云勇摄

  图片

  东平开渔 刘元晓摄

  据了解,阳东渔港经济区将根据《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2018-2025年)》《阳东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2021-2030 年)》,以东平中心渔港为核心,以水产交易为特色产业布局。其中有新建防波堤,港池疏浚,新建泊岸线,升级改造旧高桩码头和加固防波堤、护岸堤,新建休闲渔业码头,建设葛洲岛环岛路和景观路,新建葛洲岛高桩码头,新建葛洲岛引桥,建设海底监测系统,建设水产品交易流通中心及配套工程等。这些工程完工后,将推动东平渔港形成集避风减灾、鱼货生产、水产品交易、冷链物流加工、渔需物资补给、渔业休闲旅游等为特色的渔港,逐步打造为粤西渔业集散交易中心地和一二三产融合渔旅新空间,形成绿色“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生融合的渔业绿色发展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