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关键之年,锚定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之年,大沟镇以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坚定决心,找准工作小切口,创新“小载体、大活力,小平台、大发展,小支点、大提升”“三小三大”工作法,以务实举措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升群众等各方力量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推动“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征程上做出大沟贡献。
以“争典型,一起干”为小载体 激发党群连心大活力
为破解“百千万工程”中“干部干,群众看”、“资金从哪来”等难题,大沟镇创新把“争典型,一起干”活动载体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求紧密融合,以“一请二沉三转”工作思路、扎实的工作作风激发党群连心大活力。把群众请进来,发挥党员群众“人熟、地熟、事熟”优势,邀请130名网格员充当调查员,全面收集村民信息,建立“一表一库一机制”,为做实群众工作提供数据支撑。让干部下沉,镇领导班子带领工作队深入群众一线研究问题和解决困难,通过走访企业35家等,累计收集建议59个,拉近干群关系,优化营商环境,促成央企助力落地项目12个,社会资本投入966万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之事。成果转化,形成“书记命题-部门点题-村级选题”的闭环体系,吸引各方广泛参与,激发更多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目前已先后开展“人居环境提升百日攻坚行动”等5场活动。
以“土地产业发展服务”为小平台 推动富民增收大发展
想群众所想所盼,把“百千万工程”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致富路,增强群众获得感,提升群众参与度。创新搭建“土地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推行“1+1+N”的发展模式,有效激发农村“人、地、钱”三大活力,助推渔农产业转型升级,拓宽村民和村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子,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目前,共有2180家农户参与土地流转,成功流转土地5600亩,促成35个项目落地,为村集体年收入增加150多万元,农户年平均增收1200元。搭建“1”个服务平台,结合农村“三资”管理,全面摸清登记村集体资源资产,培育了7家国家级、省级、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示范社,先后获得国字号“一村一品”示范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称号,省“百千万工程”创新专业镇,全区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成立“1”套组织架构,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下设综合信息组、宣传推介组、合同保障组、落地协调组、综合服务组五个工作小组,共同推进平台工作向纵深发展。打造“N”种服务模式,以需求服务为落脚点,全方位提供土地流转信息发布、合同签订、项目落地等一站式服务,助力项目的快速、顺利落地与后期高效运营。
以目标任务为小支点 焕发城乡发展大提升
以市委“提升落实年”为工作主线,聚焦“三年初见成效”目标重点任务,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争先进位,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增强“百千万工程”认同感。抓产业,打基础,聚焦绿色能源产业、现代渔农产业、滨海旅游产业三大支柱产业布局。推动总装机容量635万千瓦、总投资约800亿元、达产产值约100亿元的14个绿色能源项目落地,8个超十亿、百亿级别项目正在动工建设。以“新官理旧账”的执政理念,勇于担当,成功盘活产业园用地3000亩,引进两个产业项目动工建设,推动首期600亩阳东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布局大沟。抓环境,提品质,启动人居环境提升百日攻坚行动,狠抓重点任务,推动城乡环境品质提升。目前,已组建18支志愿行动队,投入人员2500余人次,清理牛皮癣4200余处,整治乱堆放860余处,农房风貌提升513栋,面积75000平方米,镇村面貌焕然一新。在全区率先开展西海岸滨海风光示范区大沟镇段环境整治工作,出动人员力量550人次,拆除50多处乱搭建,拆除面积25000平方米,还林于民还滩于民,展示了大沟镇在纵深推进“一区一带”建设敢于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抓长效,增绿美,建立长效机制,全面发动群众积极投身绿美生态建设,让乡村向绿向美。完成新种植苗木7118棵,投入资金350万元,开展乡村绿化主题党日活动59次,发动党员群众3300人次,推动绿美大沟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