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区财政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433”工作安排和区委“1+3个3”工作思路,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不断增强重大战略和重点民生保障,切实将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落实重大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以更坚实的财政保障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阳东新篇章。
一、2023年财政工作回顾
(一)强化政治建设,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财政发展的“第一引擎”,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推动财政工作上新台阶提供坚实政治保障。一是注重政治引领。始终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和根本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坚持党建赋能。坚持“四下基层”,深化开展“党员亮身份、党群心连心”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挂点社区网格参与创文巩卫等活动。从严从实开展调查研究,一年来开展了税收分析、财政运行、镇级体制改革、省以下财政体制、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国企改革和编外人员用工情况等多项财政领域专题调研,有力推进财政中心工作高质量开展。三是加强作风建设。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深入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和“深度融湾 作风先行”专题行动,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全面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带动财政党员干部树新风、扬正气、建新功。四是优化干部队伍。着眼培苗强基,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注重锻炼年轻干部,积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省、市有关部门跟岗学习,加强干部从严管理和关心关爱,激励引导干部担当作为。
(二)强化收支管理,财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一年来,区财政局牢固树立“主动理财”理念,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影响,财政运行稳中向好。一是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紧盯全年预算目标任务,全面强化收入组织调度。2023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累计收入194048万元,同比增长10.92%。其中: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63288万元,同比增长17.66%,完成年度预算的100.64%;非税收入累计完成3076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5.24%。二是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结合全区财力情况,按轻重缓急原则保障重点项目和民生领域的支出。2023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8295万元,同比增长4.00%。其中,六大类民生支出347966万元,同比增长8.6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93%。三是“三保”底线有效兜牢。严格按照“三保”预算拨款调度,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落实“三保”通报机制。2023年,全区“三保”支出258209.59万元,支出进度为99.84%。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96748.61万元,支出进度为100%;“保工资”支出152538.35万元,支出进度为100%;“保运转”支出8922.63万元,支出进度为95.44%,有效防范地方财政运行风险。
(三)强化要素保障,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引导更多资金注入县域发展和强镇兴村,为阳东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资金要素保障。一是坚持头等力度保障。全年共投入资金40983.74万元,有力保障全区“百千万工程”重点考核项目建设。二是深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建立健全我区涉农项目资金统筹整合组织实施长效机制,全年统筹省级涉农资金30731万元,进一步提升“百千万工程”资金保障能力。三是支持乡村振兴战略。2023年,全区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支出共3232.38万元,有力支持农业农村各项建设。投入各级衔接乡村振兴资金8448.89万元,有效保障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四是完善城乡交通网络。2023年共投入资金14017万元,有力保障农村公路单改双、危桥改造、"四好农村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全区公共服务水平。五是推进绿色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各级财政资金22746.46万元,支持城区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污水处理、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等工作,安排资金5135.26万元,全面推进水系整治及重点地区中小河流的治理,有效提高全区生态环境质量。
(四)强化全局思维,财政政策效能进一步提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力以赴推动阳东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财政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全年共收到上级转移支付资金330410万元,极大提升了财政保障能力;统筹安排资金10182万元,有力支持区委区政府各项中心工作。二是管好用好债券资金。加强债券资金管理,充分发挥政府债券稳经济、促增长作用,全年共争取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项目资金107000万元,有效保障全区重点领域项目可持续建设。三是深入实施减税降费政策。2023年,全区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合计27462万元,有效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四是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聚焦制造业当家重点任务,全年共安排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499万元,投入资金(含债券及帮扶资金)76957万元,有效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工业园区建设维护、招商引资、厂房改造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区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承载能力,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五)强化民生投入,人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深入践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一是支持发展高质量教育。2023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教育支出92428万元,其中拨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公用经费(含寄宿制和特殊教育)11042万元,惠及全区义务教育学生人数近5万人。投入学校建设资金18315万元,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二是支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年共拨付资金3883万元,支持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推进东平大澳博物馆升级改造、大澳商会旧址修缮等文旅项目建设,更好保障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三是支持打造优质高效医疗卫生体系。投入23063万元用于支持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区第二人民医院、区应急医疗设备配套建设工程等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区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补齐全区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四是支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安排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金25481.49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资金17559.21万元,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病有所医”、“老有所依”。五是支持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拨付困难群众救助资金、残疾人补贴、残疾人事业发展经费、优抚对象补助(含义务兵家庭优待金)、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和高龄津贴等共计20415.92万元,持续增加民生福祉。六是支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年共拨付就业创业补助资金1007.51万元,有效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基层就业补贴等各项就业政策落实,确保全区就业大局稳定。七是支持平安阳东建设。拨付4430.15万元用于支持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安定。
(六)强化改革创新,财政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聚焦财政管理关键环节和问题瓶颈,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管理要效能,进一步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一是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严格落实预算安排“四挂钩”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调整预算安排有机衔接,并通过开展区级财政资金项目支出、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区级财政重点绩效评价以及重点项目第三方现场评价工作等,强化预算部门(单位)主体责任和绩效管理意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完善镇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因地制宜实施“划分收支、核定基数、分类激励、收入分成”的镇级财政管理体制,结合“百千万工程”新发展要求,新增企业发展奖、异地税源回流奖、发展农业产业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奖励等奖补措施,持续激发各镇谋划收入、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扎实有力推进国企改革。组建金锋集团、万象集团、东鸿集团、食品集团和扬东公司等5家企业集团,注入优质资产资源,实现企业资产总额341036.35万元,谋划推进工业园厂房改造、绿色智慧物流城和肉类冷链物流加工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金叶配送”“阳东乡味”“金诚文旅”等地方国企品牌。四是深化数字财政建设和应用。预算编制、执行工作全过程坚持按“数字财政”预算域、执行域和核算域设置的规范程序开展,确保预算编制科学、全面、准确,预算执行合理和规范,有效提高全区管财理财水平,推动健全现代预算制度。
(七)强化财会监督,财务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健全财会监督工作机制,加大重点领域监督力度,以高质量的财会监督有力护航阳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全区“一盘棋”推进。
组织召开全区财会监督工作会议,印发《阳江市阳东区地方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聚焦财会监督领域突出问题在全区范围内扎实开展财经纪律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严肃地方财经纪律。二是强化内外联动。积极组织各预算单位开展内部控制编报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校园“高价采购”专项检查、借培训之名变相公款旅游等问题专项整治、违规商务接待问题专项检查等一系列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单位财会行为,切实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依法理财能力水平。三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完成年度国有资产报告编报,持续强化资产日常监管,指导按清产核资管理办法处理盘亏盘盈资产,开展资产违规管理问题自查自纠,进一步加强资产资源整合。四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代理记账行业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树立政府会计监督权威,有效提升了会计信息质量和中介机构执业质量,切实维护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2023年全区财政实现了收支平衡,有力保障了全区大事要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财政可持续增收压力仍然较大、管财理财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等等。下一步,区财政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433”工作安排和区委“1+3个3”工作思路,加强财政资金资源统筹,保持适当的支出强度,不断强化重大战略任务保障,为阳东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贡献更大的财政力量。
(一)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财政工作。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财政干部人才队伍,不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持续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抓好财政党风廉政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定不移抓好纪律教育,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助力财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狠抓预算收支管理。聚焦深度融湾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积极与税务部门、收储部门、自然资源部门统筹协调,全力挖潜增收,加快实现矿产、土地等资源资产价值化,凝聚收入组织工作合力,确保财政稳定可持续增长,全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严格落实全区“一盘棋”思想,加强财政资金的统筹分配,落实落细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全力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三)坚持头等力度保障“百千万工程”。全面落实财政支持“百千万工程”各项配套政策,加强涉农资金统筹保障,坚持项目优先审核、资金优先倾斜,支出优先安排,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聚焦典型镇、村等重点任务,统筹财力推动城区功能品质提档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支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阳东。
(四)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刻把握好积极财政政策的总基调,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继续落实各项税费支持政策,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稳定和扩大居民消费。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强化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管理,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着力制造业当家,全力保障各项助企惠企政策兑现到位,持续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五)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围绕民生关切点,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更加有力保障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支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完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
(六)坚持以改革创新的思维谋划新时期的财政工作。立足新发展格局,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持续深化镇级财政管理改革,谋划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统筹推进涉农资金改革,深入推进数字财政建设应用,以“数据应用”赋能财政管理,健全现代预算制度,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潜力。
(七)坚持履行财会监督工作主责。持续完善财会监督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积极统筹各类监督资源,依法依规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的财政、财务、会计活动进行监督,实现财会监督“一张网”开展。加大重点领域监督力度,扎实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坚决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违反财经法规行为,切实提升财会监督效能,推进财政法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