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阳江市阳东区东城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72300728830X5/2022-00046 分类:
发布机构: 阳江市阳东区东城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2-10-12
名称: 阳东东城
非凡十年 发展蝶变打造和美活力新城区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10-13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阳东东城
非凡十年 发展蝶变打造和美活力新城区

发布日期:2022-10-13  浏览次数:-


东城全貌。

东城夜色。

那龙河碧道东城段。

东城镇召开企业家代表座谈会。

   交通枢纽优势凸显、五金刀剪主导产业集聚、教育医疗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城乡发展同频共振效益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阳江“东大门”主城区——东城镇新添了不少时代“标签”,也见证了阳东城区非凡十年的蝶变。

   作为阳江市阳东区的城区镇,东城镇常住人口有15.4万人,下辖8个村和8个社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狠抓基层党建,强化“红色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以当好融湾先行“排头兵”的时代觉悟,发挥出“主力军”的重要作用,全力以赴助推阳东高质量打造阳江“两个定位”先行区。

   宜居东城

   让人民居有所安心有所栖

   东城镇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全领域多举措硬手段打造一个平安稳定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安全守护全面有力。东城镇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抓紧抓实疫情防控工作,深入排查化解各类安全风险隐患,竭力当好人民群众的守卫员。在“0309”“0709”疫情期间,东城镇全体党员干部从早至晚坚守一线,主动靠前服务群众;兴德茗宴等企业主动前往防疫一线赠爱心、送温暖,干群联手同心抗疫,共护美丽家园,生动诠释了东城人的使命和担当。

   基层治理精细高效。今年8月起,东城镇开辟基层治理新路径,在8个社区成立8个“大党委”,并划分为89个网格,推进社区党建、综合治理、疫情防控、巩卫创文、应急处置等各类工作“多网合一”。短短一个月时间,已在网格内为群众解决了100多个“急难愁盼”问题,逐步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网格全覆盖、一网管全域”,切实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应。

   基础设施齐全便捷。“十五分钟生活圈”为群众生活各方面的需求提供了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辖区内有阳东一中、阳东二中、阳东区凤凰中学、阳东区南华实验学校等10多所中小学校及50多所幼儿园,教育资源丰富;阳东区人民医院、阳东区妇幼保健院、阳东区疾控中心等医疗保健水平持续提升,居民群众身体健康有保障;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功能增强,群众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得到满足;京源城、星港汇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及兴德楼、荣华渔村、金佳利等酒楼,为群众娱乐休闲提供了好去处,灯火通明的夜市美食街更是增添了浓郁的烟火气息……

   宜业东城

   提供优质环境 助推企业蓬勃发展

   东城镇始终坚持把发展放在首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有工业企业1300多家,包括阳东喜之郎集团有限公司、阳江纳谷科技有限公司等,形成了以五金刀具制造业为主导,铸造、服装、化工、食品、器材等行业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先后获得“广东省中心镇”“五金刀具专业镇”等称号。

   东城镇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为重点项目落户东城提供有力的用地保障,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硬”短板,以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东城。目前,东城滨河大道东段、南段建成通车,永安路、湖滨路南延伸段顺利开工建设,城区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碧桂园·藏珑府、敏捷·东樾府等一批大型商住项目相继开盘销售,人居品质得到提升;阳东区凤凰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阳东小学、区妇幼保健院新院相继落地,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全面提档升级;竹篙山森林公园基本建成,那龙河碧道凤凰湾段滨江公园和美的置业段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配套功能更加健全。

   东城镇持续关爱帮扶企业,想方设法稳经济、促增长,当好为企业纾困解忧的“服务员”:全面开展园区截污大清底行动,有效治理那龙河、洲盼河沿岸20多个排污口,帮助解决园区卫生环境问题。与区融媒体中心合作拍摄系列宣传短视频,为企业“吸粉”助力,在发展镇域民间经济、促进消费循环、释放消费潜力方面作出积极探索。架起企业合作的桥梁,推进粤西五金刀剪物流城、华科国际家居建材市场两大超亿元现代产业项目与镇辖区125家电商企业牵手,共同打造“华科国际家居建材市场+电商平台”模式,促进实体经济与服务经济互补交融……

   宜游东城

   生态+红色+民俗资源串珠成链

   龙山公园、竹篙山森林公园、美的置业段湿地公园、燕山湖公园、那龙河碧道东城段……“家门口”出游,阳东人的选择可谓越来越多。

   近年来,东城镇以建设“广东万里碧道”为契机,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依托那龙河这条蜿蜒舒展的“蓝丝带”,把8个村委会串起来。利用沿线村庄富有文化特色片区、生态滩涂、湿地公园、村居田园等水乡生态景观,集合浓厚的龙舟文化、丹载村许氏宗祠——中共阳江县委旧址、端陶村郑屋寨锻打工艺等旅游元素,东城镇逐渐探索出一条“生态+红色+民俗”的发展之路。

   “这里有山有水,也有广场、亭台,碧道开放后,大家散步的质量都提高了。”“以前河里很少鱼,垃圾随处乱扔,自从有了碧道后,两岸风景变美了,河水变清了,鱼变多了,连白鹭都时常飞来‘打卡’” 。作为一条留住乡愁、共享健康的自然生态廊道,那龙河碧道东城段充分展示东城镇乡村文化底蕴和新农村美丽风光。

   丹载村的许氏宗祠,1928年4月至1929年2月为中共阳江县委机关所在地,上世纪80年代起先后被列为阳江市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阳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阳江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等,每年吸引不少党员群众前来参观学习,锤炼党性。为弘扬红色革命精神,讲好本地红色文化故事,东城镇积极申请红色革命遗址修缮资金,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以使宗祠更好地发挥历史承载功能和红色基因传承作用。

   东城镇有着历史悠久的端午赛龙舟习俗。每到端午节,各村乡贤自发捐款支持龙舟比赛,起龙船、藏龙船、吃龙船饭的习俗代代相传,奋勇向前的龙舟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东城人开拓创新。每年此时,那龙河畔人山人海,大批其他地方的群众进村沿河观看龙舟比赛,锣鼓声、呐喊声、鞭炮声、欢呼声一阵高过一阵,形成独具特色的龙舟文化特色片区。

   三年荣誉墙

   ◆ 东城镇党委:阳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 东城镇人民政府:阳江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阳江市阳东区“融湾先行”十大攻坚行动工作先进集体

   ◆ 丹载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 大令社区: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 金村村:阳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 报平村:阳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 燕山湖社区:阳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阳江市文明社区

   ◎乡村振兴点“靓”东城蓝图

   在“家门口”实现诗和远方的追求

   当前,东城镇正紧紧围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碧道+都市农业”为两大主线,走出独具东城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今年1月,丹载村通过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2320万元的价格,成功拍出2万平方米闲置留用地,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超155万元。那味村利用6.9万平方米留用地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3.7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00多万元,该项目已完成设计和验收立项,正在进行招投标程序。通过土地流转集约产业化。金村整合利用100多亩连片鱼塘,围绕那龙河碧道风貌带,加快建设碧道沿线停车场、公厕等配套设施,谋划建设金村宜居宜游乡村生态休闲园,实现产业增值……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及日渐鼓起的口袋,更加坚定了东城镇高质量走好乡村振兴特色发展新路子的信心与决心。

   东城镇已与相关意向企业完成初步对接,拟在那龙河碧道旁发展都市农业。届时,将统筹城镇建设、村庄整治、农田保护、产业聚集和生态涵养,把都市农业融入碧道空间形态中,将稻田、池塘作为城市人工湿地,以生态林、果林、菜地构筑“城市绿肺”,有机结合景观生态型农业和规模生产型农业,谋划稻香文化馆、稻田示范区、那龙垂钓基地等农旅项目,以生态旅游和农文旅游作为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形成“一户一处景、一线一风光、一村一幅画”的全域乡村大美格局。

   同时,东城镇正以团结一心的凝聚力,加快推进其他几个乡村振兴项目:16个村居的防灾减灾“十有”建设项目已经基本完成,智慧乡村建设项目、镇级人才驿站建设项目等项目已动工建设,那龙河东城段生态景观停车场及公厕建设项目、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升级等项目已完成设计。不久的将来,诗和远方的追求,将让东城人民在家门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