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2025年的工作思路是,我局将进一步正视当前我区农业农村领域面临的深层次问题,立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聚焦两个确保(确保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个提升(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两个强化(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争取到2025年底,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较大进展,力争2025年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工作计划如下:
(一)保障粮食安全,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结合我区靠海、耕地资源稳定且水利条件相对便利的区情,实施水稻合理密植提单产项目(涉及总种植面积1万亩),促进粮食生产提升。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具体以市下达的任务指标为准),提高农田基础设施水平,增强农田抗灾能力。争取国债资金,加快推进阳东区粮食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工程项目申报落实落地,为粮食生产提供坚实保障。积极对接高校、科研机构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培育推广“高产、好吃、高价”的拳头农产品。
(二)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与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一是持续巩固“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依托广东省防止返贫监测平台,会同有关部门持续监测“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确保政策不断档、投入不减少、帮扶不减弱。二是定期走访摸排,落实精准帮扶措施。严格落实定期走访摸排机制,精准识别潜在的返贫致贫风险对象,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方案,明确帮扶责任人,精准落实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社会保障等帮扶措施,做到应扶尽扶。
(三)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立足我区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优势,以及毗邻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市场优势,大力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一是加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025年争取成功申报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新培育区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一批,带动产业壮大发展。持续开展标杆农民专业合作社、标杆家庭农场培育活动,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强镇富村公司建设,整合资源,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紧紧围绕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精准选拔“头雁”培育对象,开展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训计划。加强“国字号”或“粤字号”农业品牌培育力度。二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持续推进广东省海洋渔业跨县集群产业园(阳东区)项目建设。强力推动东平渔港申报国家渔港经济区工作(目前阳东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实施方案已获得省农业农村厅的批复),力争东平渔港国家渔港经济区申办成功,带动周边渔业产业及相关服务业发展。做优做强规模养殖,引导广东康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启动100万羽种鸡养殖项目二期工程开工建设,督促指导阳东市阳东温氏畜牧有限公司乌石高效养殖小区项目在2025年上半年建成投产,推进大沟镇对虾农业产业强镇(第二期)项目。重视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争取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乡村休闲产业精品企业和基地。三是创新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体系。2025年,依托阳东区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服务中心,探索建立健全水稻育秧、稻谷烘干、粮食收储、大米加工、品牌打造等水稻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促进我区水稻加工行业发展。到2025年底建成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丝苗米、牛大力、荔枝、火龙果、南药),随着项目完工释放产能,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多措并举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精准务实做好“土特产”产-供-销的文章,培育叫得响卖得好的土特产。四是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推动农村综合改革,以及发展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务工就业等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发展成果。
(四)加强乡村建设,进一步促进人居环境改善。一是持续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质量。重点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分类创建工作,完成典型村创建和提质升级,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确保到2025年底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达100%,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污水设施有效运行率达90%以上。二是抓实乡村治理工作。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建设,重点从探索落实农村危旧房拆除重建贷款贴息奖补、创新乡村治理积分制兑付模式以及村庄绿化“谁管护谁受益”机制等方面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亮点。完善平安乡村网格治理。三是抓好绿美一张图试点工作,按试点工作要求完成绿化美化工作。四是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巩固提升项目工程实施,开展2025年度典型村培育创建,完成示范带、美丽圩镇、示范村已实施工程的建设工作,提升乡村整体形象。
(五)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正式实施,继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总结雅韶镇全域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的经验,逐步在全区范围推广。发挥改革示范村的引领带动作用,完善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资产资源管理、资金及财务管理等系列制度。创新发展村集体经济模式,探索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通过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整合资金等方式,确保全区各个行政村在保持20万元集体收入的基础上做大做强。
阳江市阳东区农业农村局
2025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