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大家又纷纷开始“宠幸”凉皮凉粉这类夏日美食,凉皮虽好吃解暑,但是大家一定要警惕其中暗藏的“杀手”米酵菌酸。
一、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毒素,是引起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米酵菌酸中毒是我国病死率较高的一种食源性疾病,多由家庭、小作坊制作的食品引起。
米酵菌酸的毒性极强,米酵菌酸中毒潜伏期为30分钟-12小时,少数1-2天,最长为3天,在这期间,米酵菌酸会破坏线粒体内膜造成细胞损伤,并攻击人体的肝、脑、肾等脏器,引起器官受损、功能衰退等。同时,米酵菌酸的耐热性也极强,即使100摄氏度的高温煮沸和高压烹饪也无法将其破坏。
不止是凉皮哦,酸汤子、米粉、木耳……@吃货们,看过来啦,米酵菌酸最常见于以下三类食物,快来对照一下有没有自己的“心头好”吧。
(1)谷物发酵面制品
包括酸汤子、鲜湿粉(如河粉)、凉皮、糯玉米汤圆、吊浆粑等。
(2)劣质的薯类制品
包括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3)鲜耳、木耳
包括变质鲜银耳和长时间泡发的木耳等。
二、米酵菌酸中毒后的症状
万一不小心误食,应该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中毒呢?米酵菌酸中毒后有些什么症状?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消化系统症状
患者首先表现为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等肝损伤症状。
(2)泌尿系统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血尿、少尿等症状。
(3)神经系统症状
患者表现为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出现昏迷、谵语等症状,重症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嘲式呼吸,休克甚至死亡,少见发热。
中毒后根据摄入毒素的量,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症状,但是!谨记一点,中毒之后赶紧送医院!赶紧送医院!赶紧送医院!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疑似中毒时,请及时就医,并将剩余食物保存好带到医院,以便于医生明确诊断。
米酵酸菌无特效解毒药,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同时告知医生进食史,以便对症治疗。
吃过相同食品未发病的人,也应尽快催吐、洗胃、清肠。
说了这么多,最重要的还是要多注意,做好预防措施,比如
木耳泡发时间要控制好,最好用温开水泡发,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还有,家庭和小作坊一般不要制售酵米面类食品,不让米酵酸菌有机可趁,侵害我们的生命健康,如要自行制备,一定要把好以下关口。
一要把好原料关。确保不用霉变的谷物,并进行充分的淘洗。
二要把好浸泡关。浸泡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
三要把好冷却关。产品经蒸煮熟制成型后冷却过程中要避免原料的交叉污染,同时做好防尘处理,米粉、凉皮等鲜湿粉叠放厚度不宜过高。
四要把好储藏关。酵米面等粉状产品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放在通风干燥处短期储存,鲜湿粉等产品最好当天制作当天销售完,低温冷藏储存,从制作到食用时限最好不要超过24小时。
现在,大家都了解米酵酸菌这个夏日“杀手”了,那么还愣着干嘛呀,赶快转发到“相亲相爱一家人”,告诉亲友们,千万注意防范这个可恶的“杀手”,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来源:四川食安、广安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