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阳江市阳东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723568255348N/2024-00011 分类:
发布机构: 阳江市阳东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成文日期: 2024-02-06
名称: 阳江市阳东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2-06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阳江市阳东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02-06  浏览次数:-

       今年来,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区委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在创新文旅融合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突出抓好文旅活动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公共服务提升,为加快打造阳江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展现文旅新作为,奋力谱写文旅现 代化建设新篇章。

       一、工作落实情况

       (一)多维推进,推进文广旅体事业快速发展  

       1.公共文化服务有成效。一是充分利用省涉农资金和珠海对口帮扶资金,持续完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本着“盘活资源,调整置换,综合利用”原则,2023年规划新建8个,改建1个,完善设施设备18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现八二村、石岗村已完成建设,三山村已完成项目建设90%进度,利屋村已完成主体建设,其余4条村已开工建设;完善18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备设施。二是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凤凰社区粤书吧和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粤书吧已对外开放;阳东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耕读书屋已完成装修下一步拟对外开放。阳东区“粤文坊”于202310月在星港汇广场完成揭牌仪式,该粤文坊是阳江市首个县区级的粤文坊,将免费为市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和特色文化艺术服务,与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共享,并纳入阳东区文化馆总分馆制体系管理。三是加强阳东文化创意街二期项目建设和管理,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目前二期项目已有90%商家进驻,正在谋划打造阳东区少儿文化艺术培训基地。四是惠民活动精彩纷呈。重点培育精品特色项目,将被评为省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案例的的“醉美阳东·文化共享”文化走亲活动通过筛选整合各分馆的优秀节目和特色文化活动, 用“走亲”的形式推进基层文化交流,各分馆之间相互联动、资源共享,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优秀案例的“文旅惠民大篷车”巡演活动,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地区延伸,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提升文化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据统计2023年在全区11个乡镇总计开展了12场“文化走亲”文艺汇演活动和6场文艺大篷车活动,在群众中反响热烈,活跃了基层文化氛围。推动和整合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博物馆等文化资源力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利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讲中国故事 叹传统魅力”“品味民俗·乐享端午”“缤纷七夕·巧手慧心”等系列惠民活动;同时举办阳江咸水歌进社区歌会、“我爱阳东,‘益’起赶集”公益集市活动、儿童心理健康公益讲座、亲子节日DIY体验活动等各类惠民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传播了阳东的人文特色。免费开放公益艺术培训,面向老年人、留守儿童、业余艺术爱好者等群体,开展书画、歌舞等指导培训,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据统计,2023年共开展培训类别达数十种,培训人数突破1000人次。

        2.体育工作有特色。一是承办、协办各类活动赛事,如广东省·澳门第七届篮球邀请赛、全省风筝比赛、广东省“贺新杯”海钓邀请赛,2023年广东省跆拳道联赛“漠阳花杯”阳江站、广东省青少年体育舞蹈大赛暨阳东体育舞蹈公开赛、阳东区第二届东超七人制足球赛、阳东区2023年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等进一步拉动阳东区的旅游经济,有效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的进一步整合,形成体育旅游消费链、产业链,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和全域旅游融合发展。二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各类体育场地设施数量达1296个,建设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32个。如新建完成足球场2个(大沟镇11人制足球场、东城镇石仑村5人制足球场),升级改造健身路径21套、篮球架12套、乒乓球台16张等。截至目前,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到4.15平方米,城乡普遍建成15分钟健身圈,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实现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达到95%以上。三是制订“十四五”全民健身计划、改善修缮体育馆建设和推动竹篙山体育公园项目立项,致力推动全民健身工作快速发展。

        3.文物保护有章法。一是召开了全区文化和旅游行业(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部署专题会议,通报了近期文物行业安全生产情况,部署了全区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二是开展文物安全检查。印发了《阳东区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年行动工作方案》、《关于开展阳东区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检查的通知》,联合各镇对全区文物安全责任落实、用火用电管理、消防设施设备配备和文物主体安全等情况进行了排查,逐一排查隐患,建立隐患清单,实行闭环整改。截至目前今年共检查49次,出动人次147人次,检查文物单位数量125处。三是做好文物修缮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大澳商会旧址保护和利用,在完成修缮设计方案编制及评审、采购招标、图纸会审等工作后,我局于今年7月启动了大澳商会旧址修缮工程,修缮完成后将进一步重现大澳商会及银库昔日的繁荣,让群众能更加深入感受大澳历史。四是完善文物“四有”工作,我区共有42处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完成41处保护范围划定,39处设立了标志牌。

        4.非遗传承保护有力度。一是开展非遗系列活动,在东平中心小学、东平中学、东平社区开展“阳江咸水歌”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举办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阳江市阳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和裹粽制作技艺亲子体验活动,让学生、居民近距离接触非遗,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独特魅力。二是做好第四批区级非遗传承人公布工作,通过前往申报、调研、审核、评审、公示等程序,确定了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0名,为优秀的非遗文化、乡村文化传播提供更多的“活态载体”。三是开展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工作,经各镇推荐、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评审组评审、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议审议、局党组会研究、公示,确定了共42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并报区政府审定公布。四是加强非遗宣传推介。为进一步提高非遗影响力和传播力,我局联合区融媒体中心拍摄了《开灯习俗》、《红糖制作工艺》《酹镬罉烹饪技艺》等非遗宣传视频,让更多人了解、喜爱我区非遗文化,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助力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5.文艺创作有精品。一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文旅融合为抓手,积极推动文艺精品创作,推出2023年新春贺岁片《盛世渔歌》。该作品融入本土特色的渔家民俗风情,以文艺的形式表达了渔民丰收的美景,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庆贺新年的到来。二是在阳东区合山镇、东平镇等地举办第35次业余文艺创作笔会暨文艺采风活动,业余文艺创作者实地走访了多家企业和研学基地和召开业余文艺创作座谈,为今后创作积累素材,推动我区业余文化创作全面繁荣发展,选送更多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参加省、市的群众文艺作品评选。

      (二)多管齐下,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1.积极举办活动赛事,夺实文旅市场回暖根基。精心策划历史课本中的国宝——中国古代汉服文化展览、“味道”周红钊书法展、“索象臻镜”——黄齐成雕塑艺术展览、林和风书画艺术展等展览活动;依托图书馆、博物馆举办4.23世界读书日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精彩活动、妇女节主题周”好书推荐、“平凡的你 灿若繁星”线上展览、“为党庆生,筑梦前行 ”知识竞答活动、“红心向党·薪火相传”主题展览、“自古知兵非好战——中国古代兵书专题展”、“共庆盛世中华安”庆国庆照片墙打卡等系列主题活动。举办了我爱阳东,“益”起赶集公益集市活动、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大美广东粤享四季”广东省夏季自驾游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密集协助举办了“2023中国职业高尔夫球巡回赛”、“2023年第七届‘粤澳杯’男子篮球赛”、“广东省第九届风筝锦标赛”、“广东省‘贺新杯’海钓邀请赛”、“阳江核电2023阳东东平乡村振兴10KM邀请赛”、“乐游绿美阳东和美乡村”“十八子音响博物馆:丹麦达尼四十年周年音乐之旅-阳江分享会”、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阳东之约”艺术家采风活动、“醉美东平 ‘荷’你相约”(荷花节开幕式)、雅韶镇举办首届特色美食文化节暨“粤菜师傅”技能大赛羊城大沟镇“渔牧田园”示范带欢乐荧光跑、阳东民间文化研学示范区推介会、奔跑吧少年——阳江市“比亚迪”杯青少年篮球锦标赛等一系列文旅节事活动,激发文旅消费市场活力,促进旅游消费,提振市场信心,助力文旅市场回暖复苏。

        2.积极增创旅游品牌,加快文旅市场融合发展。一是东平大澳渔村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新洲山谷里露营基地成功申报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雅韶镇成功申报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二是加快建设那龙河碧道(东城段)文旅融合项目,结合碧道东城段原来打造都市农业的规划,以那龙河东城段14公里的碧道为纽带,整合沿岸村庄田园景观、农耕与民俗文化等丰富农文旅资源,积极推进碧道农文旅融合发展。目前已完成阳东体育公园落户美的湿地公园的选址工作,端陶村研学基地、石仑河畔田园研学创客基地和龙舟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石仑1.6公里彩虹大道扩建提升工程即将完工那龙河碧道(东城段)约 9 公里道路已完成清表工作,金村宜居宜游乡村生态休闲园已基本完成丹载、石仑2处停车场和公厕已修建完成三是强化旅游与生态、文化、乡村、饮食、红色教育等优势深度融合,精心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满足不同市民的出行需求。其中“魅力山海、大美阳东”“红色阳东·革命文物寻迹游”“浪漫渔家、‘荷’您相约”等3条旅游精品线路入围2023年阳江市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自驾游、文化遗产游旅游精品线路名册。四是以东平滨海旅游资源及渔家民俗风情特色为核心,打造首条民宿文化创意街,进一步促进旅游品牌创建,完善文化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 “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3.积极开展旅游推介,擦亮阳东旅游品牌。一是拍摄制作《紫气东来 百花齐放》短视频,记录阳东2023年春节喜庆的节日氛围,展示阳东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并在阳东发布、文明阳东等公众号上发布,宣传阳东文化旅游。委托区融媒体中心精心策划,用主持人探店、航拍、推介、展示等多种形式拍摄系列迎新春短视频,并在春节期间进行推广。二是联合阳江日报社在3月22日至23日组织开展“粤桂琼三地十四市党报总编看阳东”采风活动,并在十四市联盟专版刊登阳东旅游宣传专版。三是联合阳江日报社、中国建设银行阳江市分行,以“遇见·阳东 春满大地”为主题,开展阳东区2023年促进文旅消费活动,结合阳东的旅游资源,策划若干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通过党媒宣传造势以及媒体经营部门的线下推广,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融合发展。四是是通过阳江日报图文直播的方式对广东省第九届风筝锦标赛进行直播,用图文的方式展现比赛的盛况和阳东的旅游风情。五是组团参加广东省阳江市(重庆沙坪坝区、成都市)文旅推介活动、“大美广东 现代湾区——最美珠江西岸游”珠中江阳文旅推广活动,全力打造“山海泉湖、绿美阳东”的旅游品牌。

       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区接待游客数达129.65万人次,同比增长约28.3%;其中过夜游客人数62.05万人次,同比增长33.9%;实现旅游收入接近12.79亿元,同比增长超63.1%,约占全市11.5%。

      (三)多措并举,推进文广旅体市场有序发展

        1.坚定不移落实行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做好“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以及安全督查重点工作,周密部署,召开会议,压实责任,由领导带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与我区公安、交通、市场等部门协同联动,督导各文化旅游企业筑牢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遵守森林防灭火、消防、安防等安全管理规定,做好假期安全生产保障工作;通过微信公众号做好假日旅游安全提示推送,提示旅客合理规划线路,遵守景区景点相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等,实现了节假日期间文旅市场“安全、有序、优质、文明”的工作目标。二是开展我区文旅市场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促进安全措施落地见效。重点查看各文旅经营主体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疏散通道以及消防设施标识设置是否规范合理等情况。并劝导文旅经营场所注意车辆整齐停放,禁止停放在人行道和禁止停放区域,以免诱发疏散通道安全隐患,妨碍交通安全。三是联合区交警大队对旅游包车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旅游包车超员、疲劳驾驶、非法营运和乘客使用安全情况,及时发现和查处违规行为。

        2.开展执法检查,规范市场秩序。通过日常执法检查,保证对全区旅游、文化、广电等市场经营单位执法检查的全覆盖。截至目前,重点针对文化旅游企业疫情防控、旅游安全、服务质量、诚信经营、安全播出等情况进行了排查。2023年以来,共出动检查人员180多人次,检查经营单位390多家次,责令违规经营单位整改5家次,共检查网吧11家,娱乐场所17家,旅行社5家,A级景区(点)5家,旅游民宿12家。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文化旅游环境、扰乱市场秩序、违规播放节目的行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经营单位,重点督促整改,对其进行跟踪复查,对不能按期整改的经营单位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规进行相应的处理,确保文旅广电行业安全运行。

       3.开展“扫黄打非”工作,营造和谐社会氛围。严守意识形态底线,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及时开展“扫黄打非”各项行动。强力推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营业性演出活动场所、旅游市场、文化市场、KTV违禁曲目、等专项整治行动和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行动,致力打击各种非法、违法行为,营造和谐社会氛围。截至目前,共检查各类经营单位260余家次,立案查处娱乐场所案件4件,网吧案件5件,盗版书籍案件2件,广播电视类案件1件,现已办结案件10件。

       二、亮点工作情况落实情况

       一是申报全国海钓基地东平镇海钓基地目前是省级海钓基地,现正在创造条件申报全国海钓基地,到目前为止,已成功举办了2次全国海钓比赛。3月22日我区受邀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中国钓鱼协会十周年盛典暨2023年春茗会”,和中国钓鱼协会签订了举办全国钓鱼比赛的意向书,为创建全国钓鱼基地创造条件。二是文创街创建广东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获评广东文旅消费新业态10大网络票选热门场景。三是打造全市首家文化艺术少年培训基地,新建粤文坊、升级改造非遗展厅少年培训基地完成招商90%,部分商铺已开始动工建设;粤文坊完成揭牌。四是打造全市首条民宿文化创意街完成东平镇民宿文化创意街主题标识 、浪花元素主题形象雕塑、海豚灯饰造型、民宿产业走廊景观造型等,推动民宿初步升级改造,民宿街初具规模,已发展到176间(小宾馆),床位1000个,接待能力进一步提升。五是东平大澳渔村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三、存在问题

       今年,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距离上级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文化建设投入资金不足,公共文体设施建设进度缓慢,旅游招商引资方法稍显单一,旅游资源整合和宣传推介欠力度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找准矛盾的主要方面,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四、下步工作措施

     (一)立足重点项目,打造经济增长新亮点。

       1.打造东平滨海旅游休闲运动基地(1)申报全国海钓基地。(2)打造珍珠湾、大澳渔村等景区的滨海泳场,并由金锋公司管理运行。(3)发展水上休闲运动项目,如摩托艇。(4)联合合山机场,整合资源,创建空中观光体验模式。(5)打造珍珠湾→飞龙寺→葛洲岛→大澳渔村的海上观光体验。(6)创建游艇基地。2.指导东平镇创建东平滨海旅游度假区整合东平镇原有景区资源,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强化东平镇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氛围,构建以滨海风情为主题的体验式度假目的地。3.创建一批3A级景区。指导丰多采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望海岭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恩阳台独立大队活动旧址和事迹展览馆、广东省阳东区山谷里露营基地、阳东区那龙河碧道(东城段)、阳东新洲北桂园、阳江市百盛园实业有限公司等条件成熟的景点创建3A级旅游景区,优化阳东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升我区的服务水平和旅游体验,进一步提高阳东区的整体形象和品牌价值。4.阳东红树林湿地公园打造学习休闲生态新场地。完善基础设施,保护利用公园特色,构建生态和谐关系,推动创建省级重要湿地和省级科普教育基地,争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打造特色旅游业态。5.联合区农业局推动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示范镇建设工作。打造一个示范点和一个示范镇,不断推动我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健康发展。6.打造一批旅游精品路线。加强旅游与红色文化、佛家文化、海洋文化、工业文化的融合,串联恩阳台独立大队活动旧址、阳江漆艺院、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大澳渔村、飞龙寺、珍珠湾等景区景点,打造一批旅游精品线路,满足不同群众的需求。6.创建品牌民宿。壮大民宿行业发展,出台《阳东区“百千万工程”民宿产业发展支持政策》鼓励以东南片区为重点,着眼全区,有序布局,实现民宿群落集聚化发展,形成乡村旅游共同富裕新模式。按照控总量、精定位、提质量、拓市场原则,支持鼓励现有核心景区、旅游目的地房屋业主,通过微改造精提升成为民宿,支持农家乐向民宿康养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民宿高质量发展,助力“百千万”。7.打造全市首家文化艺术少年培训基地,新建粤文坊、升级改造非遗展厅。加强文化创意街后续宣传和街区引流,不断提升街区的常态展览和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完善街区基础设施,提升游览、购物环境。8.立足生态振兴,推动多元旅游新业态整合用好那龙河及其碧道旅游资源,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支持、指导露营产业、民宿等新兴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联合教育局开展阳东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研学游。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积极主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发展。9.加快陈醉美术馆建设。督促施工单位加快陈醉美术馆建设,带动周边古村落形成美术等艺术一村,逐步形成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区。10.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澳商会旧址进行修缮维护,进一步还原大澳商会及银库昔日繁华景象,为实现文旅融合添砖加瓦。11.大澳博物馆馆升级改造项目预计2024年8月底前可竣工验收,升级改造后,可以更好地表达疍家文化及内涵,游客可以得到更好的体验。12.启动博物馆陈展工作。13.申报国家级文物点。做好大澳商会及银库申报国家级文物点的前期工作。14.启动考古工作。拟计划开展大八镇古城村、大沟镇海朗城的考古工作,并向广东省考古研究了解考古程序、经费等情况。15.强化文物修缮工作。向省、市、区争取资金,修缮区内文物点,如雅韶镇北津独石塔。

      (二)立足公共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1.打造1-2个特级文化站。优化文化馆、文化站建设,做好评估定级工作。2.完善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提升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阳东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耕读书屋等公共设施建设。3.打造新型阅读空间。拓展大澳渔村、珍珠湾、燕山湖广场三个新型阅读空间(耕读书屋)和完善全区新型阅读空间对外免费开放。4.积极开展惠民活动。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惠性文体活动和送培训下基层工作,如戏曲进乡村、文化走亲活动、文旅惠民大蓬车、文艺演出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基层文体活动质量。5.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注重支持、鼓励、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坚持定期开展更全面更精准的业务培训,为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

       (三)立足体育事业,推动体育+发展。

        1.加快竹篙山体育公园建设。加快竹篙山公园立项和推动。2.推进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整改全区体育场地资源,助力建设区全民健身中心、区运动场和区游泳馆。3.提升办赛水平,承接省、市大型体育赛事。指导体育协会和社会组织举办、承办各种各类体育赛事,丰富我区体育活动,带动经济发展。4.完善体校校址建设。拟对体校校址进行装修,预计明年上半年进驻。

     (四)立足行业职责,强化文旅市场监管。

       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守土有则”的原则,通过经常性和突击性检查、日常巡查、专项整治、联合执法有机结合,贯彻落实好全区文化旅游市场风险隐患排查工作,进一步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尽责尽职,为做好文旅市场保障工作,作出积极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