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和镇委的部署安排,围绕镇委提出的“强工稳农、文旅兴镇”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我镇临海近郊优势,激活本土文化资源,全力打造“近郊游”目的地,做优做强“观赏·游玩·品尝”旅游环线,发展“周末经济”,努力将雅韶建设为生态休闲滨海特色小镇,奋力开启雅韶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抢抓发展机遇,全力提速“融湾先行”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全力推进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雅韶段征地拆迁工作,配合推进西部沿海高速南联络线雅韶段、国道G228线良洞至雅韶段、阳东城区至沿海高速雅韶出口连接公路(迎宾大道)等项目,持续优化内联外通的交通网络。
高标准谋划产城融合。全力配合市区高标准谋划推进雅韶北津港建设,主动对接沟通,争取省市区资金支持,重点谋划承接发展现代物流、食品加工等产业,促进雅韶港产城融合发展,助推城区向雅韶片区快速拓展。
增强工业园区承载力。加快推进110kV输变电站、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完善尖山、前进工业园区管网配套设施,推动园区与镇区融合发展。加快推动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工作,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园区综合承载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配合区做好雅韶片区招商引资工作,依托我镇临海近郊、人文底蕴深厚、海产资源丰富,谋划推广“雅韶北津港开发项目”“雅韶十八座古村落活化利用项目”“沙湾水库文旅招商项目”等3个招商项目,力争吸引一批优质企业落户雅韶。
(二)抓好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镇域经济
稳步推进现代化农业。积极培育桑葚果干、千亩柠檬种植产业基地,通过“合作社+种植户+订单保底”模式,吸引大户参与规模种植,鼓励扶持柳西水果合作社、迎丰年等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特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户致富和就业。持续做大做强海水养殖业,培育更优质的尖山蟹、北津蚝、对虾等海产品,引进农产品仓储企业,打造雅韶农产品集散中心,提高市场竞争力。
加快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暖企政策措施,引导中小企业抱团发展、良性竞争,推动一批潜力强的小微企业加速成长。鼓励食品加工、塑料洁具和五金机械等产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推动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引导企业组织开展“春风行动”、集中招聘周等各类招聘活动,引导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带来税收收入。
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依托“漆彩渔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全力推进“粤菜师傅”培训中心建设,结合我镇本土特色饮食文化,着力打造雅韶特色美食一条街。通过延伸“粤菜师傅+”产业链,推广笏朝玛仔、豆糠糍、尖山蟹等地道美食,带动周边发展观光采摘、农产品加工等新业态,唱响乡土特色美食品牌。整合景区周边资源,引导阳江漆艺院、福兴休闲园、松鼠王国、人间烟火等景区改造升级,加快福兴休闲园4A级景区创建步伐,推动文旅消费扩容提质。加快推动红色古色文旅融合发展,对雅韶十八座、阳江县委平岚旧址、谭作舟烈士故居、雅韶乡农会等历史文化资源要素进行修复保护和活化利用,发展研学基地、观光农业、休闲垂钓等特色文旅项目,发展“都市农业”“周末经济”,打造“近郊游”目的地。
(三)坚持镇村同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持续推进美丽圩镇建设。不断提升美丽圩镇示范镇建设水平,抓好镇区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自来水加压站等项目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常态化开展环卫保洁工作,持续整治“十乱”问题,推动治理精细化、高效化,切实提升圩镇宜业宜居水平,确保成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扎实推进“漆彩渔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和乡村绿化美化建设,稳步提升乡村风貌,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
深入推进驻镇帮镇扶村。继续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落实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统筹用好驻镇帮镇扶村项目资金,谋划实施一批优质帮扶项目,推动镇村同建同治同美。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力量支持参与乡村振兴。
全力确保粮食安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持续巩固撂荒地复耕复种成果,加强政策宣传及种植技术指导,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严格落实“菜篮子”责任制,抓好禽畜、水产、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和质量安全监管,全力配合我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鼓励村集体通过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持续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合同专项整治行动,规范村级“三资”管理,推进2023年笏朝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通过盘活闲置农村集体资产,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四)聚焦绿色发展,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落实绿美阳东生态建设的部署要求,推深做实林长制,推进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管护,让雅韶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优美。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配合做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工作,抓好全镇入河口和入海口整治,强化海水养殖尾水科学治理,保障那龙河雅韶段水质稳定达标。深入落实河长制,加大沿河养殖场巡查管治力度,对有偷排行为、围河近渠养殖的养殖场“零容忍”。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新风尚。
(五)持续深化改革,优化镇域营商环境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模式,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稳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镇领导挂点联系企业责任制,发挥镇商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企业牵线搭桥、化解难题,切实提高服务效率,促进政府工作提质增效。
(六)坚持人民至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实施教育“提质争先”攻坚行动,加快推进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持续配合区做好“名师工程”,深化中小学教师研修培训,全面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全力配合市区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教育引导群众养成文明行为习惯,不断提高群众对文明城市创建的参与度、知晓度和满意率。强化与市、区媒体沟通协调,主动报送镇级优质信息,用心用情讲好雅韶故事。加强文物保护,做好十八座古村落文化、阳江漆艺院非遗文化以及中共阳江县委旧址红色革命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持续加强社会保障。全力抓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持续提升群众的保障水平。加大低保扩围增效和急难临时救助力度,切实兜住群众群众基本生活底线。落实“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推进社工服务标准化建设。
提升安全发展水平。纵深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防灾减灾、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防震救灾等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力配合我区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和示范城市,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落实“乙类乙管”要求,认真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平安雅韶建设,推动扫黑除恶、禁毒工作常态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网格化治理机制,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社会治理体系。
(七)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治理新水平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观念大更新、作风大提升、工作大落实”专题活动,牢记和践行“三个务必”,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加强政治引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提高镇村干部法治思维。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自觉接受人大、社会监督,切实提高人大议案建议办理满意度。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努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改进工作作风。坚持把事业和岗位留给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让抓落实成为政府最鲜明的底色。对镇委、镇政府决定事项必须见行动、出实招,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实效化。强化党员干部提高抓项目、促落实能力。
强化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坚决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全面加强党性教育、警示教育,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