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9日在阳江市阳东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阳江市阳东区财政局局长 王启峰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阳东区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改革发展稳定繁重任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富民强区、幸福阳东”的总体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财政收入稳中有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财税改革不断深化,重点项目和民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预算收支任务。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据快报统计(以下2015年财政收支数均为快报数),2015年阳东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1618万元,比上年收入实绩120110万元增收1508万元,增长1.26%,完成年度预算的101.26%(预算调整后)。其中:增值税收入14805万元,同比增长3.27%;营业税收入12768万元,同比减少2.41%;企业所得税收入5672万元,同比减少9.77%;个人所得税收入1904万元,同比增长10.12%;土地增值税收入3120万元,同比减少37.6%;地税口径地方固定收入30124万元,同比减少9.16%;非税收入53225万元,同比增长14.43%。
2015年阳东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68308万元,比上年支出实绩225913万元增支42395万元,增长18.77%,完成年初预算的120.9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1766万元,同比减少18.55%;公共安全支出13227万元,同比增长10.61%;教育支出45352万元,同比减少16.56%;科学技术支出755万元,同比减少65.0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766万元,同比减少7.6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8219万元,同比增长74.1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0223万元,同比增长69.85%;节能环保支出2914万元,同比减少61.1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9099万元,同比增长70.41%;农林水事务支出50895万元,同比增长74.25%;交通运输支出6231万元,同比增长60.51%;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4376万元,同比增长61.89%;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3382万元,同比增长94.93%;金融监管事务支出20万元,同比减少33.33%;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3185万元,同比减少60.48%;住房保障支出3334万元,同比减少4.42%;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1141万元,同比增长11.75%;其他支出1423万元,同比增长48.85%。
2015年阳东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618万元,加转移性收入171160万元,调入资金966万元,债券转贷收入16449万元,上年结余59340万元,全年财政总收入为369533万元;阳东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8308万元,加上上解支出4434万元,债务还本支出7134万元,债务付息支出32万元,全年区财政总计支出369533万元。收支相抵结余89625万元,其中,减除结转下年的支出88422万元,净结余1203万元。
(二)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15年阳东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9596万元。其中: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588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7224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174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257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330万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19万元,政府住房基金收入4万元。
2015年阳东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31501万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3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0725万元,其他支出443万元。
2015年阳东区政府性基金收入29596万元,加上上级基金补助收入13524万元,债务转贷收入700万元,上年结余1112万元,总计收入为4493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1501万元,政府性基金调出资金966万元,总计支出44932万元。收支相抵,结余12465万元。
二、2015年财政工作情况
过去一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财政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经济发展方式提质增效。一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进一步加大企业扶持力度,落实各项财税优惠政策,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年停征、减征涉企收费项目11项,累计减免3471万元,更多的政策红利充分调动了企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五金刀剪、食品加工、针织机械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全年投入旅游专项发展资金400万元,带动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等服务业协调发展。三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全年共计投入3874万元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四是多措并举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为保障各项政策落实、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在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的情况下,全年民生领域财政支出19.71亿元,增长37%,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45%。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夯实义务教育,将中小学公用经费分别从年生均1550元和950元提高到年生均1950元和1150元。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投入增加到351.6万元,增幅26%,年生补助标准从2500元提高到3000元。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全区各镇教育创强项目已全部顺利完成。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镇和农村低保补差水平分别从每人每月333元和147元提高到每人每月379元和177元,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从每人每月56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613元,孤儿基本生活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1150元和7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240元和76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残疾人生活津贴及重度残疾人补贴分别从每人每年600元和1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200元和1800元。三是强化社会保障和就业政策,投入38219万元落实优抚安置、困难人员救助、就业补助等政策,支持基层公益事业发展。四是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新建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保障房100套,总投资2500万元,全年实际投入1414万元。五是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全年农林水事务支出50895万元,同比增长74.25%,拨付1024万元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850万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安排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897.5万元,发放各类强农惠农补贴2.05亿元。
(三)财税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行全口径财政预算编制,并细化到末级科目。除涉密信息外,财政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信息实现全口径公开。稳步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落实农村财务监管平台建设工作,镇村两级财务管理进一步优化。深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不断创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投资体制和放宽基本公共服务投资准入限制。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改革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社会公益服务。积极落实税制体制改革,营改增逐步扩大到交通运输业、电信业、邮政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消费税、资源税、个税改革稳步推进。积极做好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的相关工作及公车改革交通补贴发放工作。
(四)财政管理水平稳步提升。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楼堂馆所建设和节会、庆典、论坛等活动开支,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全年会议费支出213.3万元,同比下降77.75%;公务用车购置经费支出14.2万元,同比下降95.9%;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支出1755.27万元,同比下降3.7%;公务接待费用支出340.32万元,同比下降24.18%。扎实开展廉政风险排查,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规范使用各类财政资金。抓好乡镇财务监管,重点检查强农惠农资金账务的规范性,确保专项资金发挥预期效益和保障“三农”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圆满完成全区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工作。有序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五)地方债务管理有效加强。全面加强和规范债务管理,实行了严格的债务增幅控制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对2014年末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进行清理甄别和核查,分类纳入预算管理。积极推进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向上级争取了更多的政府债券发行额度,进一步优化了债务期限结构和降低利息负担。2015年,我区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为26%,低于100%的控制标准,债务负担尚未超出偿债能力,政府性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
总体来看,2015年是极为不易的一年,全区上下克服了经济下行对财政收入的巨大影响,财政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好。这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及代表委员们的监督指导和全力支持,是全区人民不畏艰难、不避风险、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很多。一是在经济增速换挡回落的新常态下,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与支出需求刚性增长矛盾较为突出。二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一些资金使用绩效仍然不高,市场思维、绩效理念仍需强化。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预算管理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三、2016年预算草案
2016年我区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论断,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全会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强工稳农、宜居兴商、普惠民生”三大战略,突出“三大抓手”,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加力增效,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2016年我区财政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积极稳妥、实事求是。预算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财政政策相衔接。二是坚持量入为出,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三是完善体系,注重绩效。推行综合预算,编制全口径财政预算,加大一般公共预算与政府性基金预算统筹力度。四是统筹兼顾,有保有压。支出预算注重保障区委和区政府中心工作、基本民生以及重点项目支出需要,严控一般性支出。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草案。
按照2016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16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拟安排126483万元,比2015年收入实绩121618万元增加4865万元,增长4%。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税收收入78652万元,比上年收入实绩增长15%;非税收入47831万元,比上年收入实绩减少10.13%(非税收入安排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减少2015年一次性入库的国有资产收入部分)。其中,增值税收入17026万元,比上年增长15%;营业税收入14683万元,比上年增长15%;企业所得税收入6523万元,比上年增长15%;个人所得税收入2190万元,比上年增长15.02%;资源税收入605万元,比上年增长15.02%;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5352元,比上年增长15%;房产税收入3192万元,比上年增长14.99%;印花税收入1130万元,比上年增长14.95%;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入9376万元,比上年增长15%;土地增值税收入3588万元,比上年增长15%;车船税收入1037万元,比上年增长14.97%;耕地占用税收入8747万元,比上年增长15%;契税收入5203万元,比上年增长15.01%;专项收入5499万元,比上年增长16.78%;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6500万元,比上年增长0.59%;罚没收入3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79%;国有资本经营收入7800万元,比上年减少41.75%;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4058万元,比上年减少21.19%;其他收入474万元,与上年持平。
根据2016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126483万元,加上各项转移性收入107666万元,加上上年结转资金89625万元,加上调入资金5286万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为329060万元。按照新修订《预算法》的规定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2016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计划321306万元,加各项转移性支出6267万元,债务付息支出1487万元,全区财政总支出计划为329060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安排39841万元,比上年实绩31766万元增长25.42%;公共安全支出安排11911万元,比上年实绩13227万元减少9.95%;教育支出安排65683万元,比上年实绩45352万元增长44.83%;科学技术支出安排2630万元,比上年实绩755万元增长248.34%;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3119万元,比上年实绩2766万元增长12.7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40365万元,比上年实绩38219万元增长5.6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安排41235万元,比上年实绩40223万元增长2.52%;节能环保支出安排8961万元,比上年实绩2914万元增长207.52%;城乡社区支出安排21947万元,比上年实绩19099万元增长14.91%;农林水支出安排62619万元,比上年实绩50895万元增长23.04%;交通运输支出安排2349万元,比上年实绩6231万元减少62.3%;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安排3750万元,比上年实绩4376万元减少14.31%;商业服务业等支出安排1739万元,比上年实绩3382万元减少48.58%;金融支出安排28万元,比上年实绩20万元增长40 %;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安排4005万元,比上年实绩3185万元增长25.75%;住房保障支出安排6501万元,比上年实绩3334万元增长94.99%;粮油物资储备支出安排1803万元,比上年实绩1141万元增长58.02%;预备费支出安排1891万元;其他支出安排929万元,比上年实绩1423万元减少34.72%。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安排草案。
2016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44301万元,比上年收入实绩增长49.7%。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散装水泥专项资金3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57.9%;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38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5.2%;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68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5.6%;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1122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51.1%;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539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209.8%;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155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23.3%。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44301万元,加上上年结余12465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安排为56766万元。
2016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51480万元,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7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311.4%;城乡社区支出48067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56.4%;农林水支出59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759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3万元;其他支出1212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73.6%。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51480万元,加上调出一般公共预算资金5286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支出安排为56766万元。
四、2016年财政主要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基本建成现代财政体制的攻坚之年,也是我区在全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综观新常态下的经济局面,发展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全区财政部门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切实优化支出结构,着力加强依法理财,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全面加强税费征管,推动财政收入量质并行。紧紧抓住我区成为阳江市发展新区后发优势凸显的战略机遇,深化与珠海合作共建,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入和发展,积极培育多元化、潜力足的税源,为财政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奠定基础。加强税费征管,特别是加强对房地产、建筑、金融保险等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的监控管理,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努力实现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坚决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健全国有资源、国有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和收益共享机制。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严格国有资本收益核算,完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落实国有资本收益权。切实加强财政监督检查,积极配合强化审计监督,坚决纠正和查处财经违法违纪行为,把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贯穿到财政管理工作各个环节。
(二)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认真贯彻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拉动作用,保障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新城区建设和管理水平。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健全技术创新引导支持机制,鼓励发展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促进节能减排,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善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继续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抗旱防灾能力。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三)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等要求。严控政府性楼堂馆所、机关运行经费、财政供养人员以及“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严格公务支出财务管理,健全公务支出制度体系和内控管理机制。腾出更多的资金改善民生,确保全年民生支出要高于上年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开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每生每学年800元,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标准提高到每生每年2000元,建设九年一贯制的阳东新实验学校和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阳东学校。促进充分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0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6000人,对创办初创企业(国家限制行业除外)自筹资金不足的实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金标准,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完善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扎实推进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加强13条相对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减少3500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面改善城区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城区品位。加强污染治理,完善合山、东平镇污水收集主管网建设,实施那龙等7个镇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提前报废的“黄标车”车主给予3600-13500元/辆的补贴奖励,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指数。继续支持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水平。
(四)提高科学理财水平,强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按照综合预算编制原则,讲求效率、减少资金存量,科学编制好2017-2019中期财政规划,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探索试行零基预算改革。推进财政资金项目库改革,通过进一步明确财政资金项目库管理的范围、项目编报程序、编报方法及职责分工等,加强和规范本级财政资金项目库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盘活存量资金,加大结转结余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力争在全区各乡镇全面铺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起操作规范、运行良好的现代乡镇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体系。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等领域推广使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扩大绩效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覆盖范围。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强化政府采购的源头和结果管理,加快构建规范透明、公平竞争、监督到位、严格问责的政府采购管理机制,确保把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贯彻落实新预算法,把地区债务控制在规定限额内,严控债务风险。加大财政政策信息公开力度,全面梳理并公开部门权力事项、行政审批事项、政府采购等信息,制定权责清单,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各位代表,改革开放红利,创新引领发展,做好2016年的财政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坚定信念、奋发有为、创新克难、实干争先,为实现我区在全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阳东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