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阳江市“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支书专题培训班(一期)开班,学员们分两组到相关县区参观学习。其中第二组来自江城区、阳春市等典型镇、典型村支书共20多名学员到阳东区参观学习,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交流经验,推动市域内区、县(市)协作,形成上下一心推动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良好势头。
培训班学员先后来到那龙镇亨垌村、合山镇那石村,通过现场观摩、听取介绍、座谈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两村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经验做法。座谈会上,亨垌村、那石村党组织书记结合村中典型案例,谈发展方法,说攻关经验,分享可复制可推广的“本地经验”。阳东区农业农村局、乡镇相关负责人分别作了经验介绍,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讨论。学员们纷纷表示,经过本次“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的实地观摩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想认识,回去后将切实把学到的经验做法消化吸收、付诸行动。
据了解,那龙镇亨垌村通过实行“土地信用中心”项目,将分散的耕地资源进行集中整合管理,有效解决了零散土地耕种效率低的难题。在该模式下,村民将土地“存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由村统一对流转土地进行规划、招商和管理,而村民按相应比例参与租金分红,既有效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现代化农业和发展村集体经济,又解决了土地撂荒,增加农民收入。
“今天我们来到亨垌村,主要是学习该村土地流转经验。我觉得这种模式挺好,可以(借鉴)盘活我们农村的土地,进行土地流转是解放生产力,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阳春市双滘镇七星村委会委员 刘丹红说。
合山镇那石村通过“村企合作”建立漠阳酱共富工坊,有效实现了乡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漠阳酱坊采用“政府基础建设+企业提供第三方技术运营+村集体和村民收益分成”的可持续三方共赢乡村运营模式,村民可以为酱坊提供原材料、制作酱料,也可以代销酱坊的酱材等多种方式参与就业,村集体以保底收益和订单分成,实现了村民、村集体、企业三方共创共富。
“过来参观漠阳酱坊,体会最深就是它的运营模式,他的通过‘政府的基础建设+第三方技术运营+村集体和村民的收益分成’模式去做产业发展,对我们村有一个好的启发,特别是创造共富的模式,多方都可以增加收入,对我们的‘百千万工程’,发展村产业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江城区中洲街道麻布演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莫希旋说。
本次培训班以“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阳江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突出基层组织建设、人居环境提升、和美乡村建设、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开展学习和研讨,进一步推动市域内区、县(市)协作,切实提升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