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创文巩卫专栏
描绘宜居家园新画面
文章来源: 系统    发布时间: 2017-07-31 17:14    浏览次数: -

获奖.jpg

 

initpintu_副本.jpg

 

initpintu_副本3.jpg

initpintu_副本2.jpg

 

2017年7月27日,我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卫生城市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动态的工作,是永无止境的坚持不懈,是持续不断的常态行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众所周知,创卫追求的绝不仅仅是一块牌子,而是真正把创卫作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具体行动。我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既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光荣,更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如今,走在阳东城区大街小巷上,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街道、井然有序的店铺、景色宜人的公园……确实,创卫以来,我区的市容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有城市建设的量变,更有城市管理的质变。

今天,全面回顾我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历程,是为纪念,更是为了激励广大市民继续参与这项没有终点的惠民工程,齐心协力,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更美的宜居家园!

 

干群参与  美我家园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创卫伊始,我区在探索中进一步充实、健全机构,完善长效机制,确保创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014年9月,我区推行了区四套领导班子成员、区属单位主要负责人、镇、社区干部四级联动管理体系,通过网格化管理落实包干任务,以“四级联动”推动单位办公区域、八大项目、责任小区“三位一体”工作。同时,建立完善上下协调的工作体系,实行领导牵头、部门分工负责制,对照检查标准和迎检工作方案,结合各自任务安排,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层层分解责任,切实抓好执行落实。53个小区以及创卫邻区全面组织开展“十个一”活动,进一步改善了城区环境。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推进创卫工作,我区编印了《阳东区创卫工作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对每一项创卫工作涉及的法律法规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印了一批《阳东区创建卫生城工作培训资料》,组织区创卫办、各相关单位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开展业务学习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区创卫办、各相关单位(镇)等相关人员远赴湛江、云浮、海南、柳州等地“取经”,学习他们创卫工作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创卫工作的信心。另外,建立了创卫工作邮箱和微信群,及时反映工作动态,促进业务交流,提高工作效率。聘请20名创卫志愿者分片深入到各个责任小区挖掘问题,并把问题反映到挂点单位,限期完成整改任务。围绕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具体内容,在创卫区域内53个小区内评选出32条示范街(巷),并加快实施饮食卫生示范街、健康教育主题公园、卫生示范社区和市场、学校等创卫亮点工程。

创卫期间,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迎检工作动员大会和协调工作等会议累计200多次,解决创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迎检工作的力度。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和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和食品卫生管理,促进城市卫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强化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增加了一批环卫、环保设施;改造了一批农贸市场和市区道路、小公园、绿化景观带;改革了城区环卫管理体制,完善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实行了创卫网格化管理;开展了一系列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强了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管,真真正正改善市容市貌……一系列的数字就是最好的证明:创卫以来,我区投入1.2亿元,硬底化道路624条,修复53条烂路约7798,改造完善41条人行道约224135平方米,投入1.5亿元对始兴路升级改造,投入6000万元建设龙山公园,投入500万元美化亮化燕山湖公园,投入1.2亿元对工业邻区进行整治。对主次干道18米以上区街道进行绿化补植,共111条道路。创卫建成区共补植树木10631棵,补植绿篱8500平方米。对福安路、陶然路19条道路的路灯照明设施进行了新装或改造,对区内8个住宅小区41条背街小巷安装了372盏挂墙灯,解决了各住宅区照明问题。新增路灯812基,城市道路、公园及广场等装灯率达到100%、路灯亮灯率达99%以上。改造完成了2个垃圾中转站,认真做好城区的下水道维修养护工作,清疏了排水管道总长8040米,城区排水管网设施畅通完好。

此外,成立执法大队,对重点地段实行突击整治和日常整治相结合的办法,对城区六大主干道的“乱摆乱卖、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和住宅区乱搭乱建及闲置地乱栽乱种等“十乱”现象进行强有力的联合整治,主要干道的乱摆乱卖现象明显减少。聘请专门公司对城区主次干道的“牛皮癣”进行定期清理,加强住宅小区管网线路的规范设置,成立专责工作小组,逐个小区规范设置,城区环境卫生进一步优化。据统计,创卫期间,共开展行动48次,出动执法人员12800人次,清除“十乱”违法行为1842宗,强制清理摊档936档,拆除违规广告2865个,雨篷2766顶,灯箱类广告牌862多个,清理横幅标语、简易棚、遮阳布等物品973多个。清理乱堆乱放的杂物5850多立方米,清理石墩126个。聘请专门公司对城区主次干道的“牛皮癣”进行定期清理,规范市区内户外广告的设置,加强住宅小区管网线路的规范设置,城区环境卫生进一步优化。对主次干道、市场、医院、学校等重点地段场所划设停车位9000多个,每天有公安交警人员巡回执法,当前车辆停放井然有序。

近三年来,我区环卫部门增购了密闭式压缩运输车4辆、桶装运输车15辆、洗路车1辆、洗扫车1辆、密闭手推车210辆、果皮箱1028个、240L垃圾桶660个等,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建成区日产生活垃圾全部做到定时、定点收集,密闭收运,日产日清,垃圾中转站实行专人管理,作业间隙全面冲洗,全程除臭处理,定期消毒除“四害”。垃圾清运车辆密闭化,并及时清洗,车容整洁、标志清晰、车体外部无污物、灰垢。

这还不算,全民参与创卫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挂点区属单位多次“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单位、进社区”发放宣传小册子、创卫知识折页码等宣传资料5万多份,每季度定期更新宣传知识专栏,倡导讲文明讲卫生素质,摒弃乱扔乱掉陋习,进一步提高民众对创卫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同时,各区属单位创新宣传方式,在挂点小区举办创卫宣传晚会,进一步宣传创卫知识;在学校、卫生院举办健康知识培训班,加强对居民群众的宣传教育,营造一个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

这期间,已创建康教育和创卫宣传专栏(牌)216个,广告宣传标语1万多幅(条),举办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培训班197期,有效提高了群众卫生意识,迅速在全区形成人人“关心创卫、支持创卫、参与创卫”的氛围。

另外,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高度重视下,一次次的推进会、协调会的召开,一次次的大检查、大行动的落实,使创卫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个问题得以解决,一个个瓶颈得以突破,美丽的城市、幸福的家园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多管齐下  意识提高

创卫,是一种认知,需要启蒙,需要教育。在年如一日的创卫中,我区广泛利用新闻媒体、大型广告牌、健康教育宣传栏、电子显示屏、报纸、网络、标语和致市民公开信等各种行之有效的载体和手段,深入开展创卫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和进家庭等活动,倡导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了广大市民的卫生意识。同时,还依法处罚一批屡教不改、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门店或个人,通过严格的处罚手段起到震慑、教育的作用,督促市民改变陋习,爱护、维护居住环境。这期间,发放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基本标准指导手册》等2000多册、创卫宣传资料30万份。通过在《阳东》报开设创卫专栏和健康教育专栏,每月至少编排一次创卫专题报道,全面报道创卫工作的进展情况;在区广播电视台《阳东新闻》开辟了创卫专栏,每双周开设一期健康教育专栏,播出有关传播卫生保健防病知识;区政府信息网设立了创卫专栏,大力宣传报道创卫知识以及工作成效,让创卫声音传遍城市每个角落。据统计,在市、区电视台报道的创卫专题共354条,在报刊专题报道152篇,简报75期。

同时,一项项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也提升了创卫工作的执行力,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其中,设立开通政府网络问政平台、民生12345”热线、创卫爱卫意见箱及爱卫、创卫热线,每个责任小区也在责任牌上公布联系和投诉电话,认真倾听群众声音,及时处理群众投诉的问题。据统计,创卫以来,我区受理群众环境卫生投诉328宗次,受理率100%,解决率98%,群众对城区卫生状况满意率为99.5%

环境变美  居民称赞

城市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是检验一个城市是否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重要指标。在创卫目标的强力推动下,我们的城区变得越来越美丽。基础设施建设给市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城市功能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完善。

“城市越来越美是好事。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家住华景小区的清姨感慨道。得益于创卫的驱动,我区对各个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对街道小巷卫生环境进行彻底整改,广泛发动群众整治“四害”孳生环境,升级改造公厕,治理闲置地1700处,约37.3万平方米……“五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城市容貌、秩序得到大幅提升。“道路平整了,卫生打扫好了,现在住起来比以前舒服多了。”说起创卫带来的变化,居民文叔一脸笑意地说。

“以前,东兴市场周边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市民进市场都要‘跨越一些障碍’才得以‘顺利’地买上菜。经过创卫,现在市场周边环境卫生得到了整治。有了很大的变化。走进市场,再也不用越过障碍了。”市民凤姨说。

“创卫不但让小区的环境变得更美了,而且文娱活动更丰富了,生活比以前舒心多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街道干净整洁,希望我区的街道以后每天都能那么干净,每个人都自觉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始兴路福安小区居民冯生说。

这些曾经在创卫路上响起的声音,说白了,都是市民内心对创卫的一首首朴实的赞歌。(茹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