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扶东中学”到“阳东中学”
文章来源: 阳东发布    发布时间: 2024-03-18 10:35    浏览次数: -

  我站在阳东中学最高楼上眺望,如火的朝阳从蔚蓝的天空中洒下来的万道金光,覆盖在辽远的海平面上。我似乎听到了一首大气磅礴的校歌,这首歌曾经响彻了扶东中学的每一个角落,随着秋日的阵阵晨风穿透过无数的历史时空来到了我的跟前。

  图片

  

  扶东中学。或许从一开始,它便志存高远;或许从一开始,它便具有了冲破一切固有藩篱的无上勇气;或许从一开始,它便在身体的最深处潜藏着一股破旧立新的革命气质。而它的其中的一个起点,便是如凤凰般从革命的热血与烈火中涅槃出来的。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1939年,生于大沟的伍于驺任第四战区两阳挺进纵队司令。1940年,为了培育革命火种,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伍于驺提议在扶东两等小学堂的原址上创办扶东中学。而他的老上司,具有“中国铁将军”之称的张发奎也正好奉命南下,担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负责两广军事。如此风云际会之下,校成之日,伍于驺请张发奎题写校匾。张发奎欣然答应,提笔写下苍劲有力的隶体“扶东中学”四字。如今,这校匾依然敬存于阳东中学校内,且时时以丹漆新之,风雨弥坚。

  图片

  据民国版的《阳江县志》载,道光元年,陈克泮、李元本等合大沟各乡,在大沟墟文昌庙创立汇东文社,倡立每年课文一次。宣统元年,公立为扶东两等小学堂,学生两班,每年经费约银一千元。何谓两等小学堂?即初等小学堂与高等小学堂之合称也。相当于现在的小初连读。查当时的学堂志史,整个阳江县大多为初等小学堂,设有两等小学堂者,仅寥寥四五处而已。可见,当时的大沟教育,已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然而,民国后,国内战乱日繁,民艰日紧,地方教育经费常常捉襟见肘,难以为继,如此,学堂式的教育也就日渐废弛了。直至民国二十九年,即1940年,大沟的源远流长的文脉才在伍于驺所发动创立的扶东中学里得以延续。并且,这一所重新创办的学校,不论在教育体制上,还是在教育思想上都与以往的学校教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可谓具有划阳江教育之时代的意义。在这一所学校里,不但拥有一大批具有革命精神的教师,而且还为未来的中国培育了一大批革命的火种。功不可谓不大。亦因此,1948年,学校更名为阳东中学。

  图片

  今年是阳东中学建校83周年,在重新修整的运动场上,学校举办了第一届校友杯足球联赛。赛场内外,很多校友都不约而同地谈起了阳东中学的70周年大庆。那真是一个举校同欢的盛大的日子,很多校友,不论老少,都回来了。学校门口的那几头醒狮以及喧天的锣鼓便是对他们最热烈的欢迎。不是亲眼见到,我都不敢相信那一个老校警竟能把鼓敲得那么好,鼓槌一着手,鼓点即繁密而有力,直把人心震得热情澎湃,不能自已。整整一天里,校友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他们三五成群地坐在树阴下畅谈着过去与未来,回忆着当年的那些既青涩又伟大的理想时光;或是一边行走在那一幅幅悬挂在教室墙壁上的书画作品前,一边事无巨细地谈论着那些画里画外的故事。

  那一年应该是整个阳东中学具有高中历史的最辉煌的一年;那一年,不论办学规模还是教学成绩,都足可傲视未来的一切岁月。可惜不久,学校里的很多教学楼都因不能达到防震要求而被列为危楼而拆除了。那一年,很多学生都在临时搭建起来的活动板房里上课。晴天时,教室里酷热难当,满室风扇都难消暑热;下雨时,整个教室尽被凤雨之声占满;俄而,桌子底下也尽是雨水,那艰难的景象,很有点当年西南联大的感觉。2014年,学校又在撤并乡镇高中的大潮里被停止了高中招生。自此,学生人数锐减。

  图片

  很多老师也各散东西,分散到不同的学校里。偶尔路上遇见,便要情不自禁地谈起曾经的那一些同校共事以及那一些停电的晚上大家一起坐在楼下的大树底下天南地北地闲谈着一切寻常生活琐事的快乐时光。前些天,几个曾经的学生突然加了我的微信,说,老师,我终于把你找着了。又说,老师,你还记得那些我们一起在学校的运动场上跑了二十多圈的傍晚吗?老师,你还记得那些我们一起在那一排平房教室的灯光下观察众多蝉蛹慢慢地蜕变成蝉的晚上吗?老师,你还记得我们念高二时在你的宿舍里一起喝勿忘我茶的那一个教师节吗?老师,你还记得我们到你的宿舍里煲糖水却把你的锅盖打烂了的那一个自修后吗?老师,好神奇呢,毕业这么多年我们竟然会经常想着我们亲爱的悠悠老师,还经常在夜的梦里梦到你带我们去北方看雪哦。

  真是往事历历,情意切切。这可是一份份怎么也割舍不断的忘记不了的同事之情师生之意呀。曾经,大家都因不同的际遇汇聚到了这一所相同的历经了无数风雨的学校里,多少年后,却又从这一所学校出发,走向了一个个不同的远方,成就了一个个与众不同的自己。而作为母校的阳东中学也必将在未来的岁月里,因着这一批批似“漠海奔雄”般的莘莘学子而变得更加耀眼,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