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年度计划
阳东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文章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 2010-03-03 00:00    浏览次数: -

  阳东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01月27日在阳东县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阳东县发展和改革局  卢增发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阳东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克服外部需求减缓、经济发展乏力等不利因素的影响,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完成情况良好。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86亿元,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5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52.86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29.48亿元,增长12.8%,三次产业调整优化为22.2:49.9:27.9。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一)农业生产发展平稳。

     2009年,全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工作目标,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主动融入珠三角,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扶贫开发新措施,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成功申报了国家级农业品牌—“中国菠萝蜜之乡”,新引进源丰种猪场、丰多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6家较大的农业企业或农业项目,总投达9100万元。预计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8.89亿元,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5966元,增长8.1%

     (二)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园区功能进一步加强。

     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外贸出口严重萎缩,企业扩产增资和实际利用外资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县企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困难,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2009年,预计全县工业总产值177.94亿元,增长19.1%;其中,规模上工业总产值153.72亿元,增长21.6%。工业园区建设得到加强,新工业大道建设进展顺利,县工业园段已通车使用,园区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佛山禅城(阳东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园等园区功能建设不断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力明显提升。

     (三)特色旅游健康发展,第三产业相对活跃。

     在外需市场疲软、部分行业生产大幅下滑的恶劣环境下,我县充分发挥“广东省旅游强县”和“南海Ⅰ号”品牌优势,以打造全国绿色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为目标,精心策划,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发展滨海休闲生态观光游,旅游产业蓬勃发展。2009年,全县旅游、商贸流通、商品房营销、住宿、餐饮等相对活跃。全年共接待游客163.7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08亿元,分别增长13%16%。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2亿元,增长22.4%

     (四)外贸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增幅平稳。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消费市场下滑,外贸出口放缓,我县积极有效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扩大出口主体和拓宽利用外资渠道。2009年,我县外贸出口平稳发展,出口总额2.1亿美元,增长4.5%;实际利用外资3718万美元,增长5.7%

     (五)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2009年,中惠沁林山庄继续增资扩建,东风四路改造、阳东广博园、新工业大道、新华路北段等项目投资兴建,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发展良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完成投资41.84亿元,增长30.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45.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7.1%

     (六)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金融运行平稳。

     进一步拓展财税增收渠道,财政收入明显增加。2009,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8亿元,增长18.1%。全县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银行存款余额67.71亿元,贷款余额26.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24%

     (七)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阳江(东平)核电项目进展顺利,阳东惯平输变电站建成启用,东风四路改造工程、新工业大道、阳东半山国际酒店、阳东滨海新城、县城新华路北段、五金刀剪物流城、龙山公园、广博园、龙塘南路、龙山房地产、东泰花园、阳东花园、温氏集团阳东综合项目、阳东二中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八)民生事业建设稳步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县工作有序推进,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全面落实,高中教育加快发展,全县教育教学水平有效提高,高考上线人数1655人,比上年增长3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逐年扩大,参保率达99.3%;社会保障水平日益提高。至2009年底,全县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共有17.4万人次,比上一年增长36%;参加生育保险2.57万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城镇新增就业岗位8543个,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725人;培训农村劳动力4204人,实现转移就业3784人。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09年共立项农村饮水工程15宗,总投资6200.2万元,对水网工程进行扩网改造。合山、大沟两镇已完成通水,解决了6.3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大八、塘坪、东城等镇饮用水安全工程正在施工,那龙河整治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稳步推进。

     文化、体育、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2‰,县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工程进展顺利;县妇幼保健院综合门诊楼已投入使用,那龙卫生院已完成主体工程,合山、大沟卫生院扩建工程顺利开展,县人民医院进一步优化升级。镇、村社区卫生站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和谐社会保障工作深入推进。深入开展“大接访”活动,积极主动调处民间资源权属纠纷,依法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解决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建立了县信访维稳工作长效机制。

     2009年,我县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为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成绩面前,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薄弱环节:经济总量偏小,发展方式仍然粗放,财政增收缺乏新的增长点;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加大,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资金缺乏、进展缓慢,实质性入园企业较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农业龙头企业少、农产品加工滞后,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行政服务、民生和社会治安仍需进一步改善等等。

     二、2010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201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至关重要,也将为“十二五”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十一五”规划,今年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119.44亿元,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61.79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33.85亿元,增长14.8%;三次产业比为19.951.728.4

     ——农业总产值39.47亿元,增长3.5%

     ——工业总产值209.33亿元,增长19%

     ——人均生产总值27391元,增长12.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7亿元,增长20%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9亿元,增长12%

     ——外贸出口总额2.31亿美元,增长10%

     ——实际利用外资4090万美元,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6443元,增长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增长22%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进一步加快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关键是要深入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县六届五次党代会各项部署,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思路,扎实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壮大强县支撑产业。

     完善园区设施,做强工业发展平台。要把握国家和省扩大内需和扶持工业发展的政策契机,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力量推进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佛山禅城(阳东万象)工业园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档次、承载项目能力和竞争力。

     致力抓好“双转移”,增强工业发展动力。依托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平台优势,强化佛山禅城(阳东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园和阳东恒兆高新产业园载体功能,加强“双转移”配套服务建设,打造阳东大产业转移工业园。准确把握港澳台、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新趋势,全力承接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项目落户,培育发展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财税贡献型产业,提升工业发展层次。依托阳江(东平)核电和邻近的台山核电项目,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在阳东建设核工业设备制造工业园。利用阳东丰富的风能、浪能资源,积极发展风能发电和浪能发电项目,培育新兴产业集群。认真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工作,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和发达地区转移就业。同时抓好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加强协调服务,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加强对现有企业的服务力度,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开展制度、技术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积极实施扶优扶强政策措施,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促进传统产业扩产增资,培育发展一批主业突出、带动能力强、支撑作用大的企业。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五金刀剪、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电建材等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创品牌、上规模,增效益,提升发展质量,推动全县工业发展上新台阶。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塘坪、大八、新洲等镇传统农业向效益农业转型,分散性经营向基地化大生产转型,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温氏集团阳东综合项目和深圳丰多彩项目建设,引进一批新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效益农业,加快建设广东区域性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广东特色南药生产加工基地,推动全县农业集群式扩张,持续性增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体系,提高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加快东平国家级中心渔港建设,开发外海远洋捕捞,发展无公害特色水产养殖,推动海洋与渔业“二次创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促进特色农产品效益最大化,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以打造全国绿色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为目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在观光旅游、度假休闲、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抓好阳东特色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旅游项目的策划包装,重点引资开发完善东湖和东平旅游区,争创省级旅游景区。加快山水绿洲度假村建设,盘活新洲沸泉景区,提升温泉度假村、涛景度假村发展档次。加快阳东旅游大道建设,融合全县旅游资源,挖掘刀剪文化、海洋文化和丝路文化内涵,拓展旅游新线路。发挥“南海Ⅰ号”和阳江核电带动效应,构建以渔家风情、滨海观光为主导的特色旅游圈。加快培养引进旅游服务人才,加强星级酒店创建工作,规范旅游行业管理,全面提高旅游发展水平,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抓好五金刀剪物流城、“双转移”配套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物流配套设施。依托区位、交通和产业发展优势,扶持发展本土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来知名物流企业,加快构建以工业原材料、工业产品为主的现代物流体系。

     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体系。继续做大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等传统商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信息、科技等服务业以及商务服务业、外企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会展业,加强我县与珠三角地区、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提升本地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四)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

     围绕建设宜居创业滨海新城的目标,按照“东拓南进”的建设思路,着力推进中惠沁林山庄、滨海新城和雅韶配套项目、龙山公园、半山国际酒店、广博园体育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龙塘山片区建设进程,不断扩大县城规模。加快新华北路、新江台公路、迎宾大道等骨干道路建设步伐,拓展县城发展空间。加大省级中心镇建设力度,重点依托阳江核电项目带动,大力推进东平核电后勤服务区、国家级中心渔港区和滨海旅游区“三合一”建设;依托山水绿洲、阳江温泉度假村等项目带动,加快合山城镇化建设。培育发展壮大餐饮、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健全城镇发展功能,促进地方人流、物流及经济的发展,提高城镇发展档次。

     (五)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

     要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利益共享机制的激励作用,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立足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和佛山禅城(阳东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园,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全力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推进阳东恒兆高新产业园项目的开发建设,加强与佛山禅城的产业对接,积极引进服装、针织等产业;跟踪顺德产业转移新动向和瞄准发达地区的高端产业,大力引进电子信息、新材料、环保节能等新兴产业。把握国家扩大投资的政策方向,密切跟踪已申报的重点项目,力争纳入省、市的投资计划。进一步拓展招商领域,利用好香港、深圳、东莞、佛山和上海五个招商联系点,大力引进农业、城建、旅游等项目,推动招商引资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提高外贸出口水平。落实扶持外贸出口的政策措施,推动出口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坚持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引导五金刀剪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打造自主品牌,巩固五金刀剪产品出口;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扩大水产品、水果等优势农产品出口。鼓励企业“走出去”,大力开拓新兴出口市场,巩固和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出口效益。

     (六)务实推进民生工程。

     优先发展教育。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阳东县第二中学建设,解决县城初中学位少问题。围绕实施“双转移”战略,突出抓好就业培训等各项提高劳动者素质工作。

  不断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落实促进就业的各类优惠政策。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逐步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

     大力推进卫生事业发展。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试点,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体系,完善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避免产业转移中的污染扩散,加强电镀、皮革、化工等重污染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工作,引导工业进园。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加强那龙河、东湖水库等水资源保护,严禁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源保护区。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控制污染。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管理和“三同时”制度,鼓励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从严限制高消耗、高污染项目。扎实开展创建绿色城镇、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社区和生态示范区等活动,严格实施环境保护规划,加大对环境执法力度,保护阳东的绿水青山。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信访维稳网络建设,积极做好各类矛盾隐患的排查化解和稳控工作,努力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七)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加快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强科技与人才建设,落实《阳东专利奖励办法》,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等科研院所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具有区域资源特色、产业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先进适用技术,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和主导产业,促进企业技术水平和经济增长能力的不断提高,实现经济新的增长。大力发展文化、广播电视、体育事业,加快县、镇文化体育场馆(站)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依法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八)推进政府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

     着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创新乡镇事业站所管理体制,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树立清正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阳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促进阳东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