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绿美阳东
【乐游绿美阳东和美乡村】骑石难下烂头山
文章来源: 阳东发布    发布时间: 2023-10-08 09:39    浏览次数: -

  图片

  在我的眼里,雅韶的烂头山是一座奇山。奇就奇在山顶寸草不生,全是嶙峋怪石;奇就奇在山顶岩石里面镶嵌着圆圆的鹅卵石,竟然石中有石。远看,烂头山峻峭的山体与周围格格不入,以一种直插天空的姿态在滨海的平原丘陵地带横空出世,山顶灰白的石块反射着阳光,朦胧中好像日本的富士山。

  烂头山的传说

  我第一次登上烂头山,是在小学五年级时,激发我兴致的却是混沌未开时听的两个故事。大概五六岁时,爸妈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和弟弟去走亲戚,车子后座载着东西,兄弟俩坐着横梁上。当时从雅韶去大沟路况很差,需要翻山越岭走泥沙公路,时而下来推车,时而下坡急转弯,时而颠簸,虽然屁股痛苦不堪,却累得打起瞌睡来。为了打起我们的精神,爸爸一路上给我们讲故事,其中最难忘的就是他声情并茂地讲烂头山烂头的故事。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烂头山是不烂头的,它总是不断向上长,一天比一天高,但它还不满足,还想比天高,它长呀长最终顶住了天上雷公的春(阳江话音,蛋),惊醒了正在打瞌睡的雷公。雷公大喝一声岂有此理,用雷一劈,一时乱石崩空,山被劈去了一大半,就变成了现今的烂头山。当时我们捧腹大笑,睡意顿时被驱走。爷爷给我讲的更是匪夷所思,他说烂头山顶有一口泉,泉水清冽,长年不干,在泉口撒一把糠,会在10多里外的北津独石的海面上浮起来。莫非烂头山与大海相通?曾经看新闻,说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贝加尔湖湖底竟有海洋生物,科学考察证明贝加尔湖地区长时间以来一直是陆地,否定了湖中海洋生物是海退遗留的说法,科学家怀疑它与大海相通,可它们相隔几千公里。为了看看山顶是否有被雷劈过的痕迹和那一口与海相通的清泉,小学时不惜步行6公里去爬山,当然最终一无所获。

 

  图片

  骑石难下的山顶

  烂头山虽然只有海拔275米,可是在近海平原拔地而起,山势异常陡峭,是方圆十几公里的最高峰。山顶巨石陡立,向上隆起的峰岗,由好多裸露的巨大岩石相互堆垒而成,像是悬崖峭壁,又长又窄,两侧幽深。到达山顶,八面来风,人随时好像会像断线的风筝被吹得无影无踪。悬崖上部的岩石里镶嵌着许多圆圆的鹅卵石,走到悬崖底部却可发现石头里镶嵌着各种贝壳,只不过都已成了硬硬的化石。小时候喜欢地理,猜测远古时候这里先是海洋,后来变成陆地,山顶位置恰好有小河流过,所以会有鹅卵石,再后来随着地壳运动的提升变成了山,这些怪石见证了地球的沧海桑田。在与烂头山相隔不远的崖鹰山也有这样的情景,恩平大人山也有少量岩石是这种情况。曾经无意中看到一条资料,说烂头山处于一条断裂带上,地层活动活跃。山腰和山脚散落着好多巨大的岩石,听说就是1969年阳江大地震时从山顶滚落。山登绝顶我为峰,可是我们不敢站着,只好时而匍匐前进,时而扶着岩石小心前行。每前进一步,都要鼓起巨大的勇气。来到一处特别狭窄的地方,仅有马背那么宽,山风呼呼地从上下往上涌,一不留神脚踩空就会坠下山。我试图攀附着崖石,慢慢下到另一边,但看着两侧直立的峭壁和山下朦胧的景物,腿有点软了。最要命的是,我突然发现我抱着的那块岩石不是与下面岩石浑然一体,而是堆垒着上面,两者之间还有缝隙,仿佛风吹云涌就会山摇石动。我紧紧地抱着岩石,浑身战栗,真是高处不胜寒啊!回去?还是往前走?现在骑石难下,纵使心有不甘,最终还是选择了“安全第一”。石缝间、悬崖上偶尔会有几棵低矮的小树破石而出,把根深深地扎在坚硬的岩石之中,与日月争辉,与天地较量,你可以感觉到一种坚韧和力量。可是大煞风景的是山顶岩石不知何时砌起好多花基,种上簕树、簕杜鹃,破坏了自然原本之美。我们上去时,部分小树早已东倒西歪,有些还成了废柴,在这个地方成长是需要顽强生命力的。

  无限风光在险峰

  我们干脆坐在石头上,看斜阳照阡陌大地,真切地体验“无限风光在险峰”“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向东看,脚下一泓碧水,那是沙湾水库和马岗水库,江台公路在山林间蜿蜒盘旋,动车像一条白色的虫子时不时从山脚轻盈滑过。向南看,南鹏、大镬、二镬等岛屿清晰可见,如果天清气爽,还可以看见海上风电的风机不停转动。向西看,漠阳江与那龙河交汇,山外东的龟山与北津的蛇山守着出海口,沿海高速公路和雅白连接线穿过田野、越过那龙河向远处延伸,阳江市区和阳东城区坐落在山环水绕之中。

  图片

  图片

  时间过得太快了,还未等沉醉其中的我们看足,红彤彤的残阳已铺在那龙河的水面上,河面被染得一半呈现红色,一半呈现绿色,恰好构成“长河落日圆”的美景。这时,我们才心满意足地迈着轻盈的步伐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