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沟镇按照市、区工作部署,聚焦“绿美阳东、宜居城乡”风貌带建设工作重点,立足实际,积极响应,创新开展“争典型,一起干”系列活动,持续对农村危破房开展整治,高标准推进农房风貌提升工作,全力推动镇村面貌“干净、整洁、文明、有序”,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目前,全镇16个村(社区)全覆盖开展城乡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提升行动,全镇面貌得到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党建+网格+危旧房拆除
守牢村民“安居”底线
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了严密的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体系,助力危房和破旧泥房清理整治工作。镇党委成立人居环境整治专项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统筹协调。各村党支部依据本村实际情况,将辖区划分为多个网格区域,形成了镇、村、组三级联动的网格架构。网格员走村串户,与村民沟通“一房一方案”的农房风貌提升工作,对每一栋疑似破旧泥砖房进行实地查看,详细记录房屋信息,积极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耐心解答村民的疑问,争取村民对后续拆除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截至目前,大沟镇已累计拆除破旧泥砖房352间,其中典型村寿长村拆除61间、三丫村拆除51间、沙冈村拆除2间,有效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以典型村创建为牵引
高标准推进农房风貌管控提升
一是因地制宜做好农房外立面改造。选取2023年典型村寿长村打造风貌提升示范模板,根据房屋的新旧程度及装修风格等具体情况,选用亮黄色对整村外立面进行改造,使全村整体色调温暖和谐;对于门口已经破旧的旧房子,采用符合旧房子色调的木板进行门口封闭,提升了房屋的美观度,又保留了乡村的古朴韵味。二是探索多种围蔽模式围出“好村容”。采用轻质砖堆砌、红砖倾斜堆砌、滤网搭建三种围蔽模式,以最小的成本搭建出村路与农房庭院、闲置用地的边界,为村庄增强了整齐有序的视觉效果。同时利用危旧房拆除的废旧瓦片、闲置的砖头等材料,进行对院落进行微景观改造,不仅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降低了处理成本,还让废弃材料得到了二次利用。三是盘活闲置空地打造“四小园”。鼓励村民根据闲置地的位置、面积、土壤条件等规划打造“四小园”。选取易管护且存在经济价值农作物、观赏性强的花卉树木进行种植。一些公共区域或村民种植意愿不高的地方,则由镇政府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四小园”建成后交给村委会、村内党员、村民等进行管护,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构建齐抓共促良好局面
一是持续巩固整治成果。发动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持续加强对已拆除破旧泥砖房区域和已完成风貌带提升区域的巡查和管护,发现问题立行立改,防止出现反弹现象。定期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确保人居环境整治成果长期保持。二是拓展整治范围和深度。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扩大人居环境整治的范围,将更多的村庄纳入整治体系。深化整治工作的内涵,不仅注重外在环境的改善,更注重内在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提升乡村的文化软实力。三是加强统筹协调与资源整合。用好镇“争典型,一起干”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发挥央企、国企作用,加强镇内外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后续的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提升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品质提升工作是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大沟镇将按照“镇组织、村实施、群众参与、多方助力”的工作思路持续开展“绿美阳江,宜居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争典型,一起干”系列活动,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逐步健全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社会力量结对帮扶机制,着力破解“干部在干,群众在看”“资金从哪来”难题,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品质提升提质增效,全力打造“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大沟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