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河湖?阳江水务这样作答
文章来源: 本网    发布时间: 2024-08-15 16:55    浏览次数: -

  7月7日20时45分,《绿美阳江 幸福河湖》宣传片在央视展播,向全国介绍阳江开展河湖工作成效。近年来,阳江市水务局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按照省《关于打造绿美碧带建设幸福河湖的动员令》,高水平推进阳江水网、绿美碧带、农村供水灌区建设、防洪减灾等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为阳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据悉,阳江市现有大中小型水库231宗,总库容12.89亿立方米,江海堤防116条,总长686公里,水闸415宗,这些工程为保安全、保供水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过,这些工程多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工程标准较低,运行多年后,存在安全隐患。为此,近年来阳江市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病险水闸重建 工程、堤围达标加固工程,加固中小型水库57宗,水闸除险加固13座,治理中小河流45 宗609.866公里。

  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成功抵御了去年第3号台风“暹芭”等台风,确保实现了“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目标,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近年来,阳江加强河湖水污染治理,开展“清污”“清漂”“清淤”“清障”“清违”等“五清”专项行动。

  累计清理整治入河排污口486个,清理漂浮物水域面积475.49平方公里、清理河流长度5228.65公里、清理水面漂浮物41.45万吨,委托专业公司对漠阳江25条主要河流共1004公里打包进行常态化保洁。清理水塘河道淤积物240.51万立方米,清淤水塘315个,清淤农田灌排沟渠1238.93公里,清淤河道602.41 公里。清理整治“四乱”问题651宗。

  通过持续清理工作,漠阳江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和达标比例均达到10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均保持稳定,达标率为100%。也因此,漠阳江作为广东省推荐的2条河流之一参加全国第三届“最美家乡河”评选。

  此外,阳江积极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全市717个行政村8088个自然村243.09万农村人口喝上自来水。

  阳江高水平推进水网、推进阳江市水资源配置工程,引用大河水库优质水,让阳江老百姓喝上优质水,做到优水优用。推动新建大二型水库龙门水库,增强防洪灌溉和饮用水水源保障力。

  阳江还围绕“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安全提升、特色与景观营造、游憩系统构建”五大建设任务,推进万里碧道建设,建成碧道185.43公里,在碧带基础上建设绿美碧带,充分把与当地景观、文化等元素串联,有效促进农文旅融合,助力发展绿色水经济。

  阳江市区三廉公园至那格村碧道,沿城南西路河畔延伸而建,串联起两江四岸已建成的栈道景观,与数百年历史的石觉寺一路之隔。这里也成为阳江市一条集人文生态、休闲运动为一体的都市型滨水河绿道。

  当前,阳江正在推进省级碧带阳西县织篢河碧带建设,推动阳东区那龙河省级幸福河湖建设,申报国家幸福河湖。

  其中,阳东区在开展那龙河幸福河湖建设中,充分利用堤防两边的河滩地、湿地打造建设科普长廊、休闲步道、亲水平台、莲藕池等,结合邻近的端陶、石仑、丹载、报平等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打造阳东区亮丽的水生态名片。目前,这里的“碧道+都市农业”已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石仑村的“画中树”刷爆全网,宏涛城市农场在节假日经常游人如织。

  阳江大力促进水文化水经济繁荣发展,深入挖掘河湖沿线水文化资源,创建阳春市东湖水库省级水利风景区,加快探索水经济实施路径,打造阳春十里泉城、阳东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阳西三甲河旅游示范带等市级水经济项目,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变为金山银山的经济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