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龙镇亨垌村
“土地信用中心”激活发展新动能
近日,强寒潮来袭,阳江由艳阳高照忽转断崖式降温,朋友圈一片“冻”真格。但是,走进那龙镇亨垌村大将垌,连片种植的香芋南瓜、玉米、广东菜心、芥蓝等农作物向远方延伸,北风呼呼,绿浪滚滚,满眼的绿意在萧瑟的大寒时节里洋溢着勃勃生机。
2022年10月以来,那龙镇亨垌村积极探索“土地信用中心”发展模式,仅用几个月便将1800余亩零散土地成片高效率流转,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经济收入。2022年亨垌村集体经济收入为59.6万元,2023年达到140万元。土地流转直接带动了200多名村民就业,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81万元。
“书记面对面” 碰撞出新思路
阳东区创新开展“书记面对面”活动,阳东区委书记李坤与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支招、实打实破题,每月一期,一镇一主题,切实解决乡村振兴工作的突出问题。
2022年10月6日,“土地信用中心”在阳东区“书记面对面”首期活动中首次提出。针对亨垌村提出的存在农户个人流转土地收益低、地块分散与农业经营主体需成片地块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李坤引导镇、村党组织书记拓展工作思路,探索流转汇聚闲散土地新路径,碰撞出“土地信用中心”发展模式。
该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定“土地信用中心”实施方案,搭建村经济联合社收储土地机制,统一规划和管理流转土地。农户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入“土地信用中心”,收取存入分红,“土地信用中心”再将土地划块后贷给愿意种植的农户,收取贷出分红;种植农户则按照“土地信用中心”要求进行种植,确保耕地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土地信用中心”则赚取分红差额,用于自身发展。目前,该村已超过400户村民(七成左右)将土地存入“土地信用中心”,收储土地超过2200亩,其中完成发包1800亩,统一打包流转给经营主体进行连片耕种,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经营水平。
活期加长期 解决了老问题
亨垌村距离阳东城区30公里,距离那龙镇区14公里,处于那龙、大八、合山三镇交接的三角地带,属于偏远山区。那龙河支流周亨河蜿蜒而过,孕育了两岸肥沃的土地。
过去一段时间,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很多时候往往是“打了别人的工,荒了自己的田”。村民常常处于两难境地,村民邓叔就表示,过去由于家里劳动力外出务工,家中耕地长期无人打理。“土地信用中心”有效解决了村民这一两难问题,邓叔开心地说,现在“土地信用中心”将耕地流转出去,撂荒地有人耕种了,自己也能获得一笔收入,家里人也安心外出务工、创业,不再顾此失彼了。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土地信用中心’的作用是把群众的土地经过村的经济联合社后,向镇的平台统一招标,招标的钱全部给到农户。我们还在土地流转中预留了500亩土地,确保村民后续可以回村耕种。群众也可以在这里务工,每年都要用到两百多人务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亨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邓伯律说。
据了解,“土地信用中心”设置两种耕地存入方式,一种是活期存入,农户随时可以提取耕地进行生产,解决个别农户耕种用地需求,而取出的土地可以是农户原来的存入土地,也可以是其他人存入土地,具体由“土地信用中心”与农户商议;另一种是长期存入,与“土地信用中心”签订长期存入耕地合同,合同期内不可取出耕地,满足引进农业大户种植用地需求,“土地信用中心”按照耕地存入合同支付农户分红。
小田变大田 招引来大企业
把农业建设成为大产业,必须以成片上规模的土地供应为前提,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经营。
中农时代(广东)农业有限公司是农业蔬菜生产龙头企业,在国内拥有五大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广东阳江、甘肃武威、河南许昌、广西贺州、云南文山,农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粤港澳大湾区以及长三角地区。到亨垌村建立基地前,该公司曾辗转多地,也未能物色到连片大面积农用地。亨垌村“土地信用中心”整合土地,改变了耕种土地“小、乱、散”等问题,形成了碎田变整地、荒地变沃土的新格局。中心收储的大面积优质土地,在公司负责人的眼前一亮,村的资源与该公司的需求高度契合,一拍即合。去年10月,中农时代(广东)农业有限公司拍得亨垌村大将垌1020亩土地使用权,采用“稻稻菜”轮作种植模式,开展水稻、玉米、南瓜、蔬菜等农产品种植及销售,创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示范基地。目前,该公司已完成700多亩土地平整,已种下南瓜500多亩,以及试种广东菜心50亩。
“在承包过程中,我们通过广东省‘三资’交易平台进行竞拍拍得土地,实现了‘拎包入住’,减少了很多成本。”中农时代(广东)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那龙镇搭建公开交易平台,利用广东省“三资”交易平台,做到了价格公开透明,保障了交易的公平公正。那龙镇高度重视农业产业招商引资,除了中农时代(广东)农业有限公司,还成功引进另一家龙头企业广东景禾农业科技公司,承包800亩土地,发展优质水稻、玉米、南瓜种植,打造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土地信用中心”供给的大面积土地,让农业龙头企业有了舒展拳脚的全新空间。两间公司都有意向下一步谋划“农文旅”项目,发展农业观光,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在推进过程中,那龙镇设立由政府、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亨垌村委会、第三方会计公司等组成的监管机构,明确监管职责,对“土地信用中心”的运营进行监管,处理解决运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亨垌村经济联合社成立耕地合作部,承担土地流转的主要职能,引进专业企业成立耕地整治服务公司,对流转土地进行统一整治规划、土壤检测和通基管理,为种植大户实行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种植提供必要条件。
作为“土地信用中心”发展模式的亲历者、推动者,亨垌村原挂村镇领导、时任那龙镇委副书记蓝昭铁谈到,亨垌村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创新耕地经营权流转,盘活闲置土地,引进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解决村集体、村民增收的难点,经验容易复制、推广。
结 语
当前,阳东区以推进“百千万工程”为契机,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省级专项改革试点为重要抓手,分类施策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多点开花”“喜结硕果”,涌现了一批好例子,形成了不少好经验,亨垌村是其中的典型。亨垌村“土地信用中心”发展模式,直面“大国小农”的基本农情,引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同时解决“有地无人种”“想种却没地”的问题,精准锚定了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生动回答了“百千万工程”中如何用好村的资源这一必答题。村民有得益、集体有收益、企业有效益,三方共赢,何乐而不为?
采访结束,我们在蒙蒙细雨中,从大将垌的垄上走过,惊喜地遇见一大片竞相盛放的波斯菊,与四周田野、村舍、绿树、青山交相辉映,在寒风中美丽动人。亨垌村用“土地信用中心”40亩冬闲田发展“美丽经济”,在提升“绿美颜值” 的同时凝聚“烟火人气”。一片紫云连翠岗,三山烟雨照晴岚。那一垄垄、一畦畦摇曳多姿的波斯菊,在四九寒天,为山村乡野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信息来源:阳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