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谋划 做实做细研究型审计
文章来源: 中国审计杂志    发布时间: 2025-01-03 11:46    浏览次数: -

  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实现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作中,审计人员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研究思维贯穿审计项目始终,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主线谋划项目、推进实施、督促整改,沿着“资金—项目—政策—政治”这条线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关于如何做好研究型审计,笔者结合审计实践,浅谈几点认识体会。

  立项时要谋“深”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确保审计项目质量,立项是关键。

  一要选准选好审计项目。聚焦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聚焦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聚焦经济社会重大风险隐患,积极与党委、政府政策研究部门和相关主管单位座谈交流,了解掌握相关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实施的意图,精准接好“天线”。深入项目一线、基层单位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项目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真正接好“地气”,确保选择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做到有的放矢。

  二要学会通篇布局谋划。在立项伊始,就坚持“心中有报告”,对项目的背景、实施意义、组织方式、预期成果进行论证和谋划。对每个审计关键环节提前谋划,梳理可能遇到的困难、应对的方法以及预期的成果,提高审计质量。

  三要科学统筹审计资源。全面掌握立项项目所涉及的资金量、部门单位等要素,精确计算审计工作量。考虑审计人员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优点特长,科学精准配置审计人员,发挥团队力量。积极统筹数据资源,尽可能多地获取与项目相关的信息,为开展跨部门跨行业穿透式数据分析提供保障。

  组织时要谋“细”

  从细节入手,统筹谋划,保证审计思路清晰、审计方向和重点明确。

  一要明确任务分工。做好前期调查研究,掌握了解被审计单位背景、历史沿革、现状等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审计重点,关注相关政策落实、程序履行、资金使用、项目绩效等情况,把相关重点任务分解成若干审计事项。从如何获取审计资料、实施审计程序、查找揭示问题、做好定性处理等方面着手,一环扣一环,将工作方案逐一细化为操作指引,以清单化、表格化的方式推进执行。

  二要坚持数据先行。全面推行“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先期采集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方案列示的问题清单提出审计分析思路,建立对应数据分析模型,明确数据资源类型、数据分析思路、数据分析语言、数据结果分析思路,形成数据分析操作指引。发挥“数据中心组+多个现场审计组”协同作战优势,实现非现场数据分析与现场核查有机结合,最大限度释放团队潜能。

  三要重视过程管控。开展审计试点,试填方案表格,验证数据分析模型,根据试点情况完善调整实施方案、操作指引和数据分析指引,让审计组成员明晰审计重点、掌握审计方法步骤,能够“按图索骥”,确保审计思路统一。审计实施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审计方向,对重大问题和线索紧抓不放。项目收尾阶段,注重总结回顾,对照方案查漏补缺,做好取证底稿归集,确保“颗粒归仓”。

  问题揭示要谋“准”

  揭示发现问题是审计的基本功。落实研究型审计,就要揭示规律,看透本质,找到问题根源。

  一要着眼宏观大局研究问题。紧盯中央重大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把重点审计事项置于经济社会运行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既要揭示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也要关注各领域政策措施不配套、不衔接甚至相互矛盾、抵消等问题,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相互促进、整体推进、形成合力。

  二要善于见微知著研究问题。保持敏锐直觉,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学会用发展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对潜在风险科学研判,对问题分析透彻,捕捉放大审计成果。要善于抽丝剥茧,从资金流、实物流、信息流入手,层层分析资金往来、人物关系,寻找问题背后利益输送、关联交易等行为的蛛丝马迹,抓住“草蛇灰线”穷追不舍,查深查实查透。

  三要精于综合分析研究问题。坚持系统观念,注重对问题和数据综合分析研判,关注结构性变化、趋势性走向,把审计发现的零碎、片面、个别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研究。纵向上,注重总结问题之间的关联关系,找出规律,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横向上,注重择其具有普遍性、代表性且影响整体的一面进行归纳,从全局的角度反映普遍性问题,抓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

  提建议要谋“实”

  审计不仅要善于揭示发现问题,而且要提出高质量的建议,推动解决问题。

  一要坚持实事求是,出实招。提出高质量审计建议,突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必须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意见,学会换位思考,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既要坚决纠正违法乱纪、违规操作的行为,也要注重促进体制机制健全,推动加强源头治理。

  二要坚持扎实严谨,谋实策。注重各审计项目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在维护群众利益上的一致性,防止揭示问题和提出建议自相矛盾,要综合考量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政策落实与风险防范、当前承载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等方面的关系,尊重经济发展规律,提出精准恰当的审计建议。

  三要坚持务实管用,求实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研究审计建议。从实际问题出发,全面了解事情发展的时和势,找到问题的难点症结,精准提出建议并推动落实,以高质量审计成果树牢审计权威。


  转载自中国审计杂志(2024年12月20日发布,作者系山东省审计厅郭晓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