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阳东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安排
文章来源: 本网    发布时间: 2025-01-27 17:12    浏览次数: -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433”工作安排和区委“1+3个3”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以“营商环境年”建设为契机,以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主抓手,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持续优化公共文体服务,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一是持续完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石岗村、利屋村、赤平村、八二村、烟墩村、牛栏村等6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完成建设拟对外开放,三山、石仑、旋州3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已完成项目进度80%,同步推进18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工作,完善设施设备,督促各镇文化站对标对表,完成达标建设。二是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坚持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对各镇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进行线上、实地检查指导。经省评估认定,我区文化站被评为特级站2个、一级站7个、二级站2个,参评率和达标率均为100%,一级站以上比例突破80%,稳居全市领先地位建成老干部活动中心耕读书屋和文化创意街“粤文坊”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目前正谋划打造雅韶镇十八座乡村公共文化新空间,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新空间的建设覆盖面和影响力。三是成功举办3期我爱阳东“益”起赶集文化潮集—公益集市活动;开展戏曲进乡村、“一起村MV唱响百千万”乡村歌手大赛等文艺演出和比赛活动51场;举办阳江市当代水彩油画院第四届院展、“阳东之约”艺术采风作品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等展览24场,开展各类文化艺术培训和讲座12次,举办公益艺术培训班48个。2024年图书馆共开展各类展览、新书推荐、讲座等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共138场。博物馆策划展出了《2024贺新春“漆艺展”》、《红色记忆·薪火相传——红色经典纪念章展》实物展览,引进《丹青求索·器范自然——植物科学画展》等多个省流动博物馆的精品图片展览。四是同步做好文化统计、旅游厕所、文化艺术校外培训机构筹办评估和年检等工作,目前已完成6家文化艺术类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筹办评估工作和16家的年检工作。我区大澳渔村、十八子音乐博物馆、福兴松鼠王国等6座旅游景区厕所达到II类,达标率为75%,超额完成省下达2024年度达标率60%的任务。2024年,阳江十八子音响博物馆、阳江漆器博物馆成功申报三级博物馆,阳东区被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公共文化设施联盟建设试点。

(二)完善各类体育设施,推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一是完善体育设施设备、体育场地建设。支持东城镇、新洲镇、红丰镇新篮球架共5副,东平镇鸳鸯石公园安装体育器材一批。推动美的体育公园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了公园刻字背景石(1块)、乒乓球台(8张)、羽毛球场(4块)和健身器材的安装和建设工作,正加快建设沙滩排球场、少儿足球练习场、5人制足球场截至目前,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到4.62平方米,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实现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达到95%以上。二是积极筹办体育赛事,打造阳东特色体育品牌项目。成功举办2024“东平杯”中国钓鱼俱乐部联盟第二届总决赛,阳江核电2024阳东东平乡村振兴10KM邀请赛、2024年阳东区首届禁毒杯传统龙舟大赛、2024年广东省体育舞蹈大赛暨第二届阳东区体育舞蹈锦标赛、2024年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系列赛等群众性活动以文体旅融合引领旅游消费新风尚。2024年共成功举办国家级体育赛事2次、省级赛事2次、市级赛事3次、区级赛事11次。三是科学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新建1个区级指导站,组织志愿者到乡镇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指导15家各类体育协会完善协会机构和制度,积极承办赛事,有序开展全民健身类型的公益培训、志愿服务等活动。四是做好体育苗子选拔、培养工作。今年,在全区11个乡镇挑选了130名体育苗子进入我校各项目进行集训,从中新招学生29人,向市体校输送学生16人,有效优化了全区体育后备人才的结构。

(三)积极增创旅游品牌,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1.全力创建旅游品牌。东平镇、雅韶镇已认定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入库级),东平镇正在申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创先级);东平镇口洋村、雅韶镇笏朝村已认定为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恩阳台独立大队红色旅游景区、阳江十八子四合院旅游景区已成功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同时联合区教育局组织雅韶松鼠王国乐园、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等2个景区成功申报区研学教育基地,接下来将申报市研学教育基地。

2.精心谋划旅游精品线路。串联我区工业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景区景点打造3条旅游精品线路,其中“寻迹阳东、传承经典研学游精品线路”和“阳东工业文化与渔家风情之旅研学游精品线路”2条线路入围阳江市研学旅游十大精品线路,阳东山海渔韵之旅精品线路入选广东春季自驾精品线路名单,得到省文化和旅游厅大力推介。指导东平镇打造“两天一夜”的旅游精品路线,盘活沿线旅游资源,推动红树林湿地公园、东平仙人井景区、鸳鸯石公园、飞龙寺、珍珠湾景区、飞鹅岭鸳鸯路、渔家风情街、大澳渔村等特色旅游景点“连点成线”,打造一条集展示、科普、教育、体验于一体的“一园、一厅、一街、一村、一基地、一区”的精品旅游线路。

3.打造那龙河碧道农文旅融合商圈。依托那龙河自然生态景观和乡土人文景观,以美的湿地公园营地、阳东文化创意街、十八子文化创意产业园、雅韶笏朝美食村等文旅项目建设为抓手,在碧道周边建设咖啡研学基地、文化驿站、亲子营地和宏涛农场等休闲娱乐场景,不断丰富商圈业态。雅韶笏朝村美食特色产业初步形成,美的湿地公园咖啡研学基地、文化驿站建成并投入运营,成我区网红打卡点。914日晚,2024年阳东潮玩消费季暨阳东区特色商圈启动仪式在那龙河碧道商圈的美的湿地公园举行。

4.推动乡村酒店(民宿)产业发展。引进台山漫·千屿海景主题酒店进驻东平,目前投资商已收购珍珠湾别墅群将打造精品乡村酒店。整合珍珠湾景区资源,打造集民宿、露营、亲子活动、团建等多元化拎包入住的亲子主题露营地—珍珠湾景区星空营地,该营地已于914日正式揭牌开始试运营,国庆节期间正式对外营业,另外大澳渔村10家亲子营地木屋民宿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即将对外开放。全区民宿产业正呈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目前登记备案的民宿共28家,形成了东平镇北环、珍珠湾星空营地、大澳渔村星空仓等乡村旅游民宿集聚地。1129日,经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审核认定海悦半岛酒店、欧暇地中海酒店达到银品级乡村酒店标准;大澳渔村星空营地、不舍驿站民宿达到银宿级乡村民宿标准。大澳渔村“星空营地”获评2024年度广东省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

5.加快创建乡村休闲产业示范区。指导各镇根据自身资源优势,推动新洲镇表竹村红色文旅融合发展项目、绿美阳东寿长河片区生态产业项目等一批文旅项目落地。充分发挥“碧道+都市农业”示范带动作用,探索“美丽庭院+”新模式,将“美丽庭院”打造成消费新场所,创新发展休闲产业式“庭院经济”。塘坪镇北甘村竹溪公园于今年810日试运营,成为阳江市民避暑、露营新基地,表竹村红色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动工仪式已于911日在正式启动,该项目是阳东区“百社联百村”专项行动首个启动建设的运营类项目

6.积极开展文旅宣传推介。一是邀请省摄影家协会来阳东采风拍摄,深入体验阳江市阳东区海洋文化和渔民生活,感受当地开渔节盛大的民俗风情和独特的自然风光,为阳东区文旅的发展带来更好的宣传。国庆期间在东平珍珠湾成功举办2024东平大澳渔家文化村沙滩电音节。三是加强与文旅企业交流,搭建我区文旅发展平台,推动文旅工作高质量发展。2024725日在东平镇举办“渔家风情 浪漫小镇”--阳动东平研学旅游推介会;82召开阳东区旅游联盟座谈会。四是组团赴长沙、武汉、广州参加文旅招商暨旅游房地产推介会、广东博览会,通过展品展示和体验、派发旅游宣传资料等,向当地积极宣传推介阳东旅游,扩大阳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87日,参加以“核旅探秘 绿色未来”为主题的中广核第12届“8·7公众开放体验日”,阳江核电成功上线全国首个核电工业旅游预约系统“硬核WALK”

今年来我区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向好态势,涌出了东平星空仓、宏涛都市农场等新兴旅游景点,各特色旅游村镇、商圈景区游客明显增长,元旦和春节期间短途自驾游、露营休闲游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2024年前三季度,阳东接待游客总人数127.75万人次,较上年增长7.5%,实现旅游总收入12.12亿元,较上年增长7.6%。

(四)加强文物保护力度,传承发扬非遗文化。一是全力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成立阳江市阳东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组建区、镇两级普查队伍;印发了《阳江市阳东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阳江市阳东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方案》;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对文物安全及文物“四普”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强调。目前完成85处文物点的无人机航拍、经纬度定位、图像拍摄、测绘、文字访谈、现场资料采集等工作。二是常态化开展文物安全检查。印发《阳江市阳东区文物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联合各镇对全区文物安全责任落实、用火用电管理、消防设施设备配备和文物主体安全等情况进行逐一排查,建立隐患清单,实行闭环整改。截至目前共开展检查34次,出动人次102人次,检查文物单位数量112处。三是推进博物馆升级改造工程项目建设,目前,项目平面布置图深化工作已完成,布展单位根据《陈展大纲》定稿方案出具了初步深化设计效果图。加强大澳商会旧址保护和利用,做好大澳商会旧址修缮工程监管指导工作,基本完成大澳商会旧址修缮工程。四是开展文物考古勘探工作。委托广东省考古研究院对大八古城进行详细的文物考古调查勘探,深入挖掘古城高凉文化,丰富我区历史文化底蕴。本次考古调查勘探项目共发现并确认12处文物点,其中遗址5处、墓葬3处、遗物点4处。同时,于今年11月启动了大沟镇海朗城考古调查勘探工作。五是做好2023年度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及2023年度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评估工作;开展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第二批“阳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申报和评定工作;组织开展阳东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公布26位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阳江十八子音响博物馆、阳江漆器博物馆成功申报三级博物馆。

(五)坚持正确导向,抓好广播电视行业各项工作。一是指导督促区融媒体中心、网络公司做好“元旦”、“春节”、全国两会等重保期间播出活动,严格执行各岗位值班制度。二是积极推进阳东区应急广播建设。目前已完成《阳江市阳东区应急广播系统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编制,项目概算相关资料已送区发改局进行概算审核。三是开展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村的电视线路优化改造工程。解决了线路违章乱拉、乱挂等影响村容村貌的现象和安全隐患等问题,确保街巷管线面貌整齐有序、规范安全、美观协调。

(六)强化文旅体行业监管力度,促进文化和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抓好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常态化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和安全生产督导检查,督促各行业主体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次,检查各类经营单位150余家次,处理举报投诉约80余宗,查办案件16二是优化文旅市场营商环境,开展未成年人保护专项整治行动。联合公安部门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歌舞娱乐场所开展执法检查,出动检查人数约400人次,查办无证经营娱乐场所活动3家,立案查处网吧案件4宗、接纳未成年人案件2宗、其它违法行为案件4;开展春季“护苗”行动,检查印刷企业和书店45余家次,没收盗版书籍28册,立案查处3宗,现已办结。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即办件”服务,包括营业性演出、艺术品经营单位备案、互联网上网服务营来场所、游艺娱乐场所、歌舞娱乐场所、高危性体育项目等6个事项36个分项。截至目前共处理投诉工单78单,按期办结率100%

    二、存在问题

2024年,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差距,如文化建设投入资金不足,公共文体设施建设进度缓慢;旅游资源整合和宣传推介稍欠力度;旅游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共融缺乏活力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找准矛盾的主要方面,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三、2025年工作安排

       (一)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创新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加快推进三山、牛栏、旋州3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继续完善北惯镇北惯村等18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施设备,指导督促170条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争取2025年底完成80%达标率的任务目标。推动雅韶十八座乡村公共文化新空间项目建设,抓好公共文化设施联盟建设试点工作。补齐公共文化设施达标率、公共图书馆及文化馆中级职称以上人数、群众文艺创作精品作品数量等一些短板指标,努力提升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水平。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推动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将艺术演出、展览展示、艺术培训、阅读推广等活动下沉到镇村,繁荣基层文化。

       (二)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机制,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发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作用,持续做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的大文章。一是做好旅游品牌的创建工作。指导东平镇对标省评估反馈结果进行升级改造,推动东平镇申报省级旅游度假区;指导东平珍珠湾景区创建3A级旅游景区,红树林湿地公园创建4A级旅游景区;推动东平镇、雅韶镇申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创先级)。二是加快打造乡村休闲产业示范区。推动新洲恩阳台独立大队活动旧址休闲产业项目、“环东湖片区”乡村休闲产业示范区、合山片区研学游产业示范区等项目建设,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积极整合我区红色文化、海洋文化、工业文化等资源,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三是持续完善那龙河碧道农文旅融合商圈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商圈业态,推动那龙河碧道农文旅融合发展。四是丰富宣传手段,制作全新阳东文旅宣传片,做好抖音号、视频号、公众号运营。组织开展2025年促进文旅消费系列活动,激发群众文旅消费潜力。

(三)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推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继续做好文物“四普”实地调查数据核实和完善,对普查数据进行质量审核,核准不可移动文物现状情况。开展文物日常安全巡查和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动态更新文物安全隐患清单,追踪落实整改情况,切实提升文物安全防护能力。开展大澳博物馆的陈列布展工程,加强文物古建筑的活化利用。指导全区博物馆办好巡回展览、流动展览、网上展览,提升陈展水平。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组织开展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开展非遗传承、展示、宣传和体验活动,组织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活动,加大力度推广阳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

(四)推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着力推进全民健身。持续完善体育场地、健身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阳东区美的体育公园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全民健身工作,支持、指导各乡镇和社会体育组织举行群众性体育活动、赛事,拓展体彩销售市场规模。积极推动具备开放条件公办学校及机关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鼓励通过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阳东体育健身赛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

(五)坚持正确导向,持续抓好广播电视各项工作。全力推进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加快11个镇应急广播系统建设进度,争取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推进“智慧广电·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广播电视户户通运行维护服务工作,持续做好广播电视线路整治工作。推进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接收设备高清化改造和县级播出机构自办频道高清化建设。大力拓展“智慧广电”平台应用,做好中央和省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运行维护保障工作。加强广播电视内容审核把关,严查严打各类违法违规广告。加强网络安全监测,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网络等开展实时监测,在各重要保障期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发挥部门联动作用,扎实做好非法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整治工作,继续开展创建无“小耳朵”社区活动。

(六)强化行业监管力度,确保文体旅和广电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我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落实“一线三排”工作机制,做好本领域的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强化对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公共体育场馆、文旅行业经营场所、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场所检查力度,坚决防范各类安全事故。扎实推进文化市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在“粤执法”、“互联网+”等平台及时录用执法信息。组织开展跨部门跨区域、重大违法行为的执法行动,加强与其他部门沟通协作,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