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5日在阳江市阳东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阳江市阳东区人民政府区长 胡志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2022年,是我们栉风沐雨、披荆斩棘的一年。面对疫情的严重冲击、超预期的困难挑战,面对改革发展深水区中难以回避的深层次问题,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按照区委“1+3个3”的工作安排,坚守初心使命,聚力强基筑底,坚决排难解困,全区经济社会经受住多重空前考验,总体保持稳中有进,奠定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年来,我们坚决克难奋进,经济运行力稳大盘。沉着应对第二季度以来迅猛凸显的宏观经济下行形势,及时组织了异常艰辛的频密调度,全方位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1.44亿元,同比增长0.2%。农业稳定增长,实现总产值99.31亿元,同比增长1.9%。工业经济负重前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5.88亿元,同比下降7.7%。固定资产投资未达预期,同比下降12.5%。消费力克冲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94亿元,同比增长1.1%。外贸进出口压力凸显,实现总额72.13亿元,同比回落6.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逆势冲高,累计完成17.49亿元,同比增长12.59%。就业形势和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05%以内,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27元,同比增长4.7%。
一年来,我们聚焦实体经济,产业振兴蓄势待发。坚定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着力突破产业能级瓶颈,“1+3+3”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清洁能源产业强势崛起。全年发电总量首次突破550亿千瓦时,中广核帆石一100万千瓦海上风电、中能建35万千瓦光伏发电等项目顺利动工,晶科电力、尚耀和那龙500千伏开关站等项目成功签约落地,走马坪120万千瓦抽水蓄能、帆石二100万千瓦海上风电等重大能源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五金刀剪、食品加工、木器制造等传统产业升级提质,高品质紧固件、电子电器、机械装备等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全年实施技改项目85个,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27亿元,同比增长64.6%。王麻子科技等7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动工建设,木森智能工厂等14个项目基本完成主体新(扩)建,盈尔实业等22个项目建成投产,大批中小企业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市场跌宕中善于以变应变,充分彰显“阳东制造”的底气和定力。现代服务业发展成势见效。城乡消费环境持续改善,金融、教育、邮政等服务行业保持较快增长,直播带货等消费新模式不断优化拓展。特色旅游业提质发展。《阳东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大澳渔村创4A级景区进入评审阶段,阳江十八子刀剪与漆艺工业之旅获评省工业旅游精品线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复耕复种撂荒耕地9900亩,新建成高标准农田1.8万亩,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实现稳产保供。大沟镇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南鹏岛中广核海上风电海域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省级海洋渔业跨县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和牛大力等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落地建设,“阳东乡味”区域公共品牌发布推广。
一年来,我们着力筑牢基础,融湾发展提速起跑。全力推进“融湾先行”十大攻坚行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全面启动183个攻坚项目,其中,已完成项目35个,79个项目完成率超50%。瞄准湾区开展精准招商,累计走出去请进来洽谈的企业130批次,新引进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173亿元。高起点重新编制园区品质提升规划,总投资10亿元的18个重大基建项目动工建设,全年累计完成投资4.16亿元,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52万平方米园区土地交付使用。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工作扎实推进,经开区被认定为省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园、五金刀剪特色产业园,我区被纳入中国(阳江)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广东自贸区联动发展区的重要片区。创新出台解决工业用地历史遗留问题实施方案,困扰多年的土地瓶颈问题打开了新的破解路径,稳妥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134亩、闲置土地1385亩,开发储备土地1200亩,推动10个近年来供而未用项目顺利动工。积极筹措解决项目资金难题,争取上级补助资金34.12亿元,新增债券资金9.4亿元,珠海对口帮扶资金4810万元。全力推动交通融湾,广湛高铁阳东段、国道G325线坪郊至轮水(阳东段)改建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省道S386线那龙至长湖段公路完成升级改造,进一步巩固了与湾区城市互联互通的基础。
一年来,我们深化改革创新,动力活力不断激发。坚决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向理念僵化和办事拖磨等顽瘴痼疾全力开火,推行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容缺审批机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窗办”“一次办”“一网办”“马上办”等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两减一即”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着力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持续开展企业家面对面交流活动,全年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进厂区下工地解难题办实事累计378件次,让民营企业家暖心安心发展。启动区属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出台区属国有企业重大事项审批、人力资源管理等现代化企业制度,食品集团、金锋、万象三家区属国企分别创下年营业收入38000万元、9800万元和3622万元的亮眼业绩。镇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地实施,有效激活镇级财政的动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省级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全区108个行政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深入开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专精特新”企业9家,拓必拓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质量强区建设深入推进,新增商标注册1455件、专利授权1185件,拓必拓、喜之郎分别获评全市首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
一年来,我们统筹城乡建设,宜居品质有效提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纵深推进,城区“十乱”问题整治有力有效,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配合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城市颜值更加靓丽。新江台大道南延线和滨河南路建成通车,湖滨路和始兴路南段全线贯通,迎宾大道、湖滨南路、永安路、福安路升级改造基本完成。在全市率先建成智慧交通信号管控系统,“微改造”东风四路、裕东一路、永安路、广雅路等交通拥堵点,城区道路通畅度明显提高。竹篙山森林公园和那龙河碧道建设进一步完善,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成为全省首个河流型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三级林长制组织体系全面建立。美丽圩镇建设提速提质,道路、供水等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工程相继实施,19个农贸市场完成升级改造,“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和“三线”治理工作进展良好,圩镇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北惯镇省级城乡融合试点工作富有成效。乡村振兴全面发力,总投资25亿元人居环境整治巩固提升项目启动实施,南部示范带建设稳步推进,东平镇允安村获评广东首条百美村庄乡村振兴综合示范村。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成农村错车台2108道、农村公路硬底化80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50公里,超额完成农村公路“单改双”和路网联结170公里,排查治理平安村口28个,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天然气管道“县县通”工程稳步推进,新增5G基站265座、新能源充电桩146支。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案件全部办结,全区空气质量保持良好,新建成镇村污水管网102公里,城区和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投入使用,寿长河、周亨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顺利实施,3个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全区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一年来,我们竭力保障民生,群众生活持续改善。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发力补齐民生短板,办成了一批群众热切期盼的民生实事。凤凰中学高中部顺利开学,区教师发展中心投入使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阳东小学建设加快,红丰镇中心幼儿园动工建设,完成6所学校运动场升级改造和5所学校学生饭堂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22年高考总上线率达99.9%,中考平均分位居全市各县(市、区)首位。全力提升疫情防控九项能力建设,高效打赢“0709”等本地疫情攻坚战,推动疫情防控平稳有序转段。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区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区第二人民医院动工建设,医共体管理模式逐步建立,新设立中医馆11个,HPV疫苗接种任务超额完成。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新建健身路径34条。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落实到位,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陈醉故里美术馆主体工程加快建设,以“多馆合一”为中心的文化体育产业集聚区上马启动,阳东文化创意街顺利开业。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扎实开展,新增25个市级非遗项目,全区271处古树管护工作落实到位,大澳疍家文化主题馆完成升级改造,新建成新型阅读空间(耕读书屋)21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提档升级。打造新媒体矩阵,扩大正能量传播,融媒建设迈上新台阶。惠民安居工程(四期)建设完工,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救助供养标准实现再提升,镇级红十字会组织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险参保95.5万人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8%以上。平安阳东建设不断深化,全区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9.8%、18.8%。信访维稳态势持续向好,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工作,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万象工业园消防站动工建设,大沟镇那金村获得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
一年来,我们强化政治引领,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化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在全面学习把握落实上下功夫,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走向基层一线、走向人民群众。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精准规范用好问责利器,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巩固发展。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认真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阳东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全年召开区政府党组会议40次、常务会议39次,切实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加强重点工作跟踪落实,听取《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进展情况汇报10次,全年开展专题督查18次,推动形成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法治政府建设走深走实,制定土地征收、城市建设等领域政府规范性文件10份,乡镇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实施。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意见31件、政协提案56件。事业单位职级改革顺利完成,绩效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有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此外,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侨务、外事、台港澳、审计、统计、民族、宗教、人防、海防、打私、保密、科协、地方志、妇女儿童、残联、工商联等工作,也取得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回顾过去一年,困难挑战前所未有,奋斗成果值得欣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区委带领全区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阳东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所有关心支持阳东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企业生产还面临多重困难;园区平台综合承载能力不强,产城人融合度不高,产业发展壮大任重道远;地方可用财力紧张,民生保障水平有待提升,群众关注的民生实事办理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安全生产仍有薄弱环节,各类风险挑战不容忽视;干部队伍能力本领不足,专业化人才偏少,担当实干、锐意进取、创新突破的精气神还比较欠缺。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认真加以解决,争取更大成效。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当前,中央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国内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各行各业积蓄的发展能量正强烈释放出来。新年伊始,省委、省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奏响了走在前列、当好示范的强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阳东的根本出路,也是阳东实现现代化的唯一出路。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按照省、市和区委的工作部署,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进一步增强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满怀激情推动阳东高质量发展,奋力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
根据区委全会的部署,今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纵深推进“融湾先行”十大攻坚行动,加快打造阳江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阳东新篇章。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农业总产值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相关约束性指标完成市下达任务。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区政府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坚持融湾先行,做大做优发展平台
抢抓省推动珠三角产业有序梯度转移机遇,以攻坚之志深化融湾发展,打造大平台承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新格局。
聚力提升融湾质量。主动对接融入“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以及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建设,完善出台融湾发展系列配套机制,推动政策、规则、标准、产业与湾区城市深度融合,让阳东成为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链延伸区、产业集群配套基地。推进珠海(阳江万象)产业园北部拓展区建设,打造阳江东部深度“融湾”平台。高标准抓好“融湾先行”十大攻坚行动,推动攻坚项目落地见效。
打造产业承接平台。依托阳东现有工业园区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提前规划布局、主动对接沟通,争取省市重点支持,推动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在阳东落地。用好对口帮扶资源,沿国道G325线、G228线筹划建设共建合作园区和产业集聚区,争取将阳东经济开发区、阳东清洁能源产业园区、雅韶港产城融合发展园区和新洲产业园区纳入珠海阳江共建合作园区范围,联手打造省级重点平台和经济特别合作区。谋划与大湾区城市及其下辖县区共建共管飞地产业园,探索发展双向“飞地经济”。
推动园区扩容提质。高质量完成经开区品质提升规划编制,实行园区管委会一体化管理运营,建立与湾区无缝对接的园区制度体系。加快国家级经开区、省级高新区创建步伐,启动数字园区建设和开发区扩区、万象园扩园工作。实施年度投资7.4亿元的8个基础设施项目,大力推进人才产业园、仓储冷链物流园、科创孵化园和3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完善生产生活服务配套,推动园区与周边镇区产城融合发展。坚持以亩均论英雄,推行“带方案出让”“拿地即动工”等供地新模式,加强土地供后监管,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二)坚持制造业当家,发展壮大实体经济
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打造“1+3+3”产业集群,着力提升“阳东制造”品牌成色。
发展壮大超千亿产业集群。完善出台能源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推动大沟清洁能源产业园、东平核能源产业园加快实施,积极创建现代化农村电网示范县,推动万象等4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全力配合市建设阳江国际风电城,加快中广核帆石一海上风电和中能建、晶科、通威等光电项目建设,力促中广核帆石二、中电建、阳光电源、尚耀、那龙500千伏开关站等一批项目早日动工建设,扎实推进走马坪抽水蓄能等项目前期工作。
着力打造百亿产业集群。支持五金刀剪、食品加工、木器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王麻子科技、木森智能工厂扩产等项目建设,引导企业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在原材料升级、产业链延伸、新市场拓展等多端发力,打响品牌知名度,焕发传统产业新优势。抓好省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园、五金刀剪特色产业园建设,吸引更多新产业项目落地,做大做强电子电器、机械装备、高品质紧固件三大超百亿产业集群。鼓励企业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支持企业积极出海拓市场、抢订单,促进外贸进出口稳定回升。
提升招商引资效能。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出台更具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激励措施,力争引进企业项目30个以上、总投资140亿元以上,其中,投资额超亿元企业项目15个以上。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聚焦清洁能源、集成电路、装备制造等领域,招引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经济效益好的龙头链主企业、关键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积极开展驻点招商、靶向招商、链主招商、以商引商,掀起新一轮大招商、招大商热潮。
加快全域旅游发展。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新标杆为总牵引,着力构建“一心、两极、三板块”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改造升级一批旅游基础设施,推进东平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创建3A级景区。挖掘红色、古色、绿色、蓝色和休闲饮食文化等旅游资源,改造提升一批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发展特色乡村民宿,精心策划一批特色精品旅游线路。整合用好那龙河及其碧道旅游资源,加快发展郊野露营休闲旅游,谋划发展游艇、海钓渔业休闲、海上观光等旅游新业态。
(三)坚持项目带动,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按照“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的要求,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实施总投资505亿元的44个重点项目,争取完成112亿元的年度目标任务。力促年度投资9亿元的9个项目建成投产、年度投资75.5亿元的16个续建项目加快推进、年度投资27.5亿元的19个新动工项目如期动工。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收益好的重点项目,强化沟通对接和项目包装,力争更多项目纳入省、市的盘子。
加强交通建设攻坚。高标准编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长期规划,着力构建内联外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年内建成国道G325线坪郊至轮水段改建工程等项目,谋划推进国道G228线良洞至雅韶段改建工程等项目,力促西部沿海高速南联络线阳东段和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雅韶段开工建设,加快沈海高速阳东支线、东平现代综合港口和雅韶北津港等项目前期工作,服务好省、市等重点交通项目,力争全年完成交通投资26亿元、比去年增长30%。
落实项目要素保障。坚持区领导牵头联系服务大项目制度,优化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和容缺预审工作机制,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力破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多方筹措项目资金,积极争取上级预算内投资、新增债券等政策资金。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稳妥解决征地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力争全年征收、储备土地各100万平方米,确保项目用地应保尽保、快批快用。
(四)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敢于从思想、思路上主动破题,用好改革创新关键一招,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创新再发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程,学习借鉴深圳、珠海等湾区城市的先进经验做法,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推动营商环境取得系统性新突破。坚持政府紧密对接联系企业的机制,组建专责服务团队,全方位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及时有效为企业释疑解忧,接续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纾困政策,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推进“集成式”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模式,拓宽商事登记“全市通办”“秒批秒取”渠道,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进一步推动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发展。继续抓好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改革,完善镇级财政管理体制,持续激发基层发展活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势头好的中小企业发展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落实财政扶持措施,激励企业加强技改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重点产业人才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引进一批创新型、应用型、科技型人才队伍。
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办好消费促进活动,鼓励居民开展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餐饮文旅等消费。积极创造消费情景,规划建设1-2条特色夜经济商业街区,进一步擦亮“漠阳味道”“阳东乡味”“阳东五金刀剪”品牌。加强镇村商贸体系建设,推动农村居民家电、家具、家装消费升级。强化消费市场监管,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坚持城乡融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坚决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突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区域互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优化城区空间布局。高质量完成区国土空间等专项规划编制,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骨架。提升城区能级和首位度,推动与江城区同城联动发展。推进广雅路以南、文化路以东大型城市综合片区开发,促进城区串点连线成片。坚持城区向南向海发展,谋划推进雅韶片区建设,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优化提升城区功能配套。启动县道X824线英村至石仑段建设,推进振士路、福兴路、龙塘路、陶然路、升平路等道路升级,力促江台路阳东段扩建工程尽快动工建设,着力构建互联互通的城市路网体系。
推进强区促镇带村。推进以城区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增强城区综合承载力。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加快北惯镇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工作,推动合山镇县域副中心建设,进一步增强镇区辐射带动能力。用好镇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措施,支持各镇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驻镇帮镇扶村,谋划实施一批优质帮扶项目,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力量支持参与乡村振兴。完善提升农村集中供水体系,加快水库除险加固和水系治理工程,切实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推进国家级南鹏岛海域海洋牧场示范区、省级海洋渔业跨县产业集群产业园、预制菜装备产业园和牛大力、荔枝、丝苗米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精心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体系。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积极培育“粤字号”农业品牌,着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
改善提升城乡面貌。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动城市治理精细化、高效化。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升级改造农贸市场,着力解决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堵点痛点。加快美丽圩镇建设,实施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补短板项目,新(改)建管网131公里,完成5个镇级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积极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完成100公里“单改双”、20公里农村公路硬底化、16座危桥和80公里村道安防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南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六)坚持绿色引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久久为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让阳东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优美。
实施全域扩绿。大力推进绿美阳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打造群众向往的城乡一体化绿色空间。推深做实林长制,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考核体系和激励问责机制。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加快紫罗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完成林分优化15330亩,新造林抚育10160亩,森林抚育33600亩。抓好生态保护修复,推进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全省示范性湿地公园和科普教育基地,积极推进珍珠湾“美丽海湾”建设。大力推广种植珍贵树种,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留住绿美阳东“乡土情”。
推进深度减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推进城乡黑臭水体治理,加强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完善旧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建设,强化工业污水、水产养殖尾水等源头管控,确保国考省考断面稳定达标。紧盯“治源、抑尘、控车、禁烧”,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扬尘污染等深度治理,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与处置,常态化开展土壤风险隐患排查监测,严厉打击非法转移、非法倾倒危废、固废等违法行为。
落实科学降碳。科学有序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健全“两高”项目清单和生态环境管理台账,严把招商引资环保准入关。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谋划启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高群众节能低碳意识。
(七)坚持人民至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围绕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想,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实施“民生十大工程”,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深化健康阳东建设。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群众就医用药,全力保健康、防重症。抓好区第二人民医院、区公共卫生医院、阳东健康驿站建设,加强与高水平医院合作共建,培育发展2个特色专科。加大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站建设力度,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争创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进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免费低收费开放,规划建设全民健身中心,打造“十分钟健身圈”。深化体教融合,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实施教育“提质争先”攻坚行动,积极创建“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整体提升、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完成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阳东小学和红丰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增加优质公办学位2790个,动工建设塘坪镇中心幼儿园,加快推进新建普通高中、迁建区一职前期工作。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推进“多馆合一”、竹篙山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将竹篙山和广雅片区逐步打造为新的文化聚集区。增强高品质文化供给,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形成城区“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推广全民阅读活动。强化文物保护,统筹做好非遗文化传承和古村落、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优化社会保障服务。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筹建“粤菜师傅”培训服务中心项目,确保城镇新增就业3500人以上。扎实推进全民参保,加大低保扩围增效和急难临时救助力度,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推动北惯镇敬老院公建民营社会化改革,加快塘坪镇区域性、示范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推广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高社会公众急救能力。深入实施“双百工程”,推进社工服务标准化建设。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着力保障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弘扬双拥优良传统,积极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
(八)坚持防范风险,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坚决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平安、护稳定各项工作,为推动阳东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强化重点领域安全保障。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做好耕地“进出平衡”和恢复工作,加大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水田垦造力度,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认真落实“菜篮子”责任制,保障禽畜、水产、蔬菜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抓好粮食产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库灌区改造升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推进畜禽屠宰冷链配送加工产业基地建设。加大能源供应保障力度,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顺畅运转。
提高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建立健全重大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和应对极端情况能力。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设智慧应急和安全生产责任监管平台,大力开展水上安全治理大行动,强化道路交通、城市燃气、危险化学品、有限空间作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保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着力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引导房企合理加快开发步伐,保障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网格化治理机制,推进区镇两级综治信访服务平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好合山、大八乡村公共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力促基层矛盾纠纷及时就地解决。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争成功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落实国防动员体制改革任务,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阳东。
三、全面提升政府效能
新征程对政府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开展“观念大更新、作风大提升、工作大落实”专题活动,进一步提升政府效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管好用好意识形态阵地,全力保障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
依法行政立公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行政决策配套制度,全面推广行政执法一体化平台应用,扎实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各方面监督,坚决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强化依法统计,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推进法治公园建设,努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创先争优树标杆。坚持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健全激励约束和尽职免责机制,推动政府系统工作人员争当创造性抓落实的急先锋、马前卒。聚焦高质量发展比学赶超、赛龙夺锦,强化区政府领导班子带头引领作用,每人每年争创3项省级以上品牌和2项全市工作亮点,区政府工作部门和各镇政府至少创建1项以上在全市有影响力的精品工程,激发广大干部人人争前列、当示范的干事创业精气神。
清廉务实守初心。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对“一把手”、领导班子和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着力提升审计监督质效。坚持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实干成就梦想,奋斗赢得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加快打造阳江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阳东新篇章!
名词解释
1.“1+3+3”现代化产业体系:“1”是清洁能源产业集群;第一个“3”是五金刀剪、食品加工、木器制造三大传统优势产业;第二个“3”是电子电器、机械装备、高品质紧固件三大培育中的产业集群。
2.“融湾先行”十大攻坚行动:一是党建引领强基攻坚行动;二是融湾综改先行攻坚行动;三是片区开发整合攻坚行动;四是土地全域整治攻坚行动;五是产业聚合扩能攻坚行动;六是城市更新提质攻坚行动;七是交通畅联智管攻坚行动;八是乡村振兴和美攻坚行动;九是生态文明建设攻坚行动;十是民生服务保障攻坚行动。
3.两减一即:行政许可事项减时间、减跑动、提升即办率。
4.“专精特新”企业: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
5.“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的佼佼者,致力于市场细分、创新能力强、市场份额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标杆企业。
6.十乱:乱摆摊、乱搭建、乱堆放、乱挂晒、乱贴乱画、乱停放、乱吐乱扔、乱排放、乱倾乱倒、乱开挖。
7.三线: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
8.一心、两极、三板块:“一心”是阳东区旅游集散综合服务中心;“两极”是滨海度假旅游东平镇增长极和乡村生态旅游大八镇增长极;“三大板块”是南部滨海度假旅游板块、中部工业文创旅游板块和北部乡村生态旅游板块。
9.六大行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
10.民生十大工程: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育儿、交通、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平安等民生十大工程。
11.三医联动: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