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东区新洲镇那六鹅山村,一场关于时间与风味的邂逅,正悄然上演。
优质糯米经过一夜的低温浸泡,使体内的淀粉得到充分水解。此时,柔软的糯米将被送到“桑拿房”蒸煮。45分钟后,软糯醇香的糯米饭出炉,酿酒师傅把它们在晾台上均匀铺开、散热。
人类的双手拥有无法比拟的细腻感知,酿酒师傅凭借多年经验,便能熟练把握糯米饭的温度与湿度。
新洲黄酒酿造技艺第三代传承人朱成华:“(糯米饭的温度)一般都要掌握在三十到四十五度之间,夏天可以30多度,冬天要40多度,才可以保证它发酵的效果比较好。”
麦曲,黄酒风味与灵魂的缔造者。它的到来,预示着一场华丽的蜕变即将开始。
均匀搅拌后,将糯米放入瓦罐中。覆盖上纱布与食用薄膜,它们将在这个密闭的瓦罐中进行长达两个月的化学反应。恒温的酒窖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这一切得以慢慢发酵。
新洲黄酒酿造技艺第三代传承人朱成华:“酿酒可以全年酿酒。问题是,夏天太过于炎热,它酿出来的味道会相对差,最好的酿酒季节都是在秋天到(第二年)初夏这段时间,酿的酒各方面发酵得比较好,这样酿出来的味道比较香醇一点。”
再次揭开瓦罐的纱布,酿酒师傅小心翼翼地舀出上层澄清的黄酒,倒入洁净的新瓦罐中。岁月流转,四季更替,黄酒随着自然酿造与陈化,化作了一坛坛远近闻名的佳酿。
新洲土法酿制的黄酒,呈琥珀色,酒香浓郁,入口柔绵,味先微苦而后回甘,余韵悠长。这项技艺也通过家族世代传承,延续至今。
新洲黄酒酿造技艺第三代传承人朱成华:“黄酒是我们中国酒文化里面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古时候都是以黄酒为主,在十几岁的时候,我妈就教我怎么去酿酒,我也经常学着酿这种黄酒。黄酒是我自己积累了几十年经验,酿出来的黄酒味道比较醇香,琥珀状,所以大家喝了都比较喜欢。”
时间向前,这份中国味道的接力棒交到了朱杰文手上。
新洲黄酒酿造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朱杰文:“因为家里一直有酿黄酒的习惯,我是到了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就会教我怎么操作,跟得多了,经验也掌握得差不多,2019年我回来,成立了华璞宝红酒业有限公司,配备了能藏一百多吨酒的地窖,建了相关的生产厂房及检验室。现在年产量有十六七万斤,卫生和其他设施方面都比以前提升了。”
好酒不言自香,品质自成招牌。
新洲黄酒,见证了几代人的成长与蜕变,见证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勤劳与坚守。它在时代中,不紧不慢,温和酝酿,成就一方香醇典范。
来源丨阳东发布
文字丨欧晓君
图片丨黄新华
编辑丨许德志 谭雅丹
审核丨李宜立 冯译莹
终审丨黄 敏 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