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吾土】新洲圩
文章来源: 阳江日报    发布时间: 2025-02-07 16:59    浏览次数: -

新洲圩

文/图  林祥悠

  关于新洲的圩场,在道光二年版的《阳江县志》上仅有对那笃圩的记载:那笃圩,乔马四。一直到了民国版的《阳江县志》才有对新洲圩的记录:新洲圩在乔马四图,圩期一、六日。

图片

  前些天一大早,我驱车去了一趟那笃。当我用手机导航时,地图上竟然跳出了“旧圩”二字来,我心里不禁一颤。如今的旧圩很是荒凉,触目处尽是丛生的草木,残败的商铺,狭窄的“街道”上,只有三五老人以及一条蜷在某户门前的老狗。我在圩间走了一圈后,便与一位正坐在家门口的老人聊起天来。老人非常健谈,且言语风趣。她说,门前的这条水泥路是今年刚铺好的,如果你去年来,还得看紧你的脚指头。我问为什么,她说,因为以前的地上全是凸起来的石头呀。我听了不禁笑出声来。她又说,以前的旧圩很是繁荣,眼前所看到的房屋全是商铺,她又把手指向前面的一簇竹林道,“当铺园”原先是一个很大的当铺,公社化时,人们就把当铺拆了,拆下来的石头,政府让我们担去建新洲公社。说完,她站起身来,从屋里拿出拐杖,说要带我去看当铺园,看着她艰难的脚步,我心里很是过意不去。眼前的当铺园已尽被一片到处乱生的荒草所侵占,只有残留在角落里的一小壁被众多树根盘虬卧龙着的石墙,才隐隐现出它当年的荣耀。

  从旧圩出来,我心里犹飘满了层层历史的云雾。

图片

  站在新洲圩的“十字街”口,我再次向一位老者打听那笃圩的历史。他说,那笃圩散了有六七十年了吧。他今年八十二岁了,只有在几岁的时候才跟妈妈去那笃圩的商铺前吃过一次饭焦。那笃圩散了后,圩就移到新洲圩来了。又说,新洲圩最初是在东头街、中环街一带的,中环街尽头的大榕树前原来是市场,后来,圩场又扩展到这条十字街。我心中一凛,难怪在这些街道上林立着很多商铺模样的房屋,原来它们曾是全镇经济的中心。我赶紧问,在中环街有一座非常特殊的房屋,听说它原先是一座地主屋,墙上写着“长利”二字,它的顶上还有三个字,第一个字认不清,是什么安堂?他想了一下道,墙上还有字吗?只知道它叫长利。我不禁一阵失望。问过很多附近的老人,他们都不知道那一个字到底是什么。过了一会,他又道,那座屋原先榨过油,做过粮站,还开过医院。我一听,心里似被突然照进了一道光,难道它是“集”字,叫“集安堂”?他又指着十字街的一座写着毛体的“为人民服务”的房屋道,它原先是供销社,做过书店,卖过书。我问,南街不是有一间供销社吗?答曰,南街是后来扩建的,南街建好后,新洲圩就移到南街上来,现在又移到公路上去了。我做梦也想不到新洲的圩场会有如许变化,竟一时说不出话来。

  别过老者,穿过十字街,我又转到东头街上来。东头街的街头有一座用沙泥石灰等舂实了墙面的房屋,当我正在察看着墙体上的孔洞时,一位老伯走过来和我打招呼。他说,这些用石灰封起来的孔洞是子弹打出来的。见我愣在墙边,他接着道,这座房屋曾经是乡公所,里面住着国民党的士兵。他又把手一指道,当年,解放军就是从菜园下面的那条小河下船上来攻打乡公所的。我又忍不住向他打听那一座名叫长利的房屋来,但是他也是不知道曾叫什么安堂。却说,那座房屋曾经是东南乡的一个保长的,后来做过民兵营。我听了,脑子瞬间就被醍醐灌顶了。房屋的墙面上有三个重要标志,顶上是“某安堂”,中间是一颗五角星,最下是“长利”二字,凡此种种,岂不是正好印证了它的三种过往吗?老伯又说,在西街,他还有一个西园,但是现在拆掉了。

  和老伯分别后,我就往西街走去,却意外地在新西街上看到了一座墙体顶上写着“毛泽东思想万岁”的房屋。真是意外之喜。拍过照片,我便穿过西街,来到了现在的新洲圩场。圩上人来车往,各摊档的吆喝声也正烈。


  文审 | 董洪国

  编辑 | 周雅

    校对|孙星准

       审核 | 张健青

  终审 | 黄   庆